陕西两个“美丽乡村”村旅游一冷一热的启示

15.08.2015  03:17

  原标题 政府扶持旅游工程为何不敌乡村自主项目?——陕西两个“美丽乡村”村旅游一冷一热的启示

  新华网西安8月14日电(记者张伯达、梁爱平)一个坐拥陕南令人艳羡的“绿水青山”,一个“无中生有”打造出浓郁的关中风情;一个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一个以村民为主体协调发展……陕西两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和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近年都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但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如今这两个村发展存在一慢一快、一冷一热的显著差别。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大背景下,这种反差所揭示的问题引人深思。

  两个“美丽乡村”的发展变迁

  走进位于陕鄂渝交界处的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秀水的美景相映成趣。龙头村共有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龙头村距县城5公里,距离省会西安约五六小时的车程。

  事实上,从三四年前开始,龙头村的发展就有政府主导因素。也正因此,龙头村很快就建起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观光茶园等特色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已有三四家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一位村民说,虽然建起了特色民居,但没有太多挣钱的路子,“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当然袁家村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一些村民最初认为,搞乡村旅游必须有好的自然风光,而袁家村“缺山少水”,吸引力较弱。开办袁家村第一家“农家乐”的张淑玲回忆起创业历程,至今仍十分感慨:“当时村领导为了带动大家不知费了多少心,又是带村民去外地参观,又是劝说鼓励,但大多数人还是不为所动。”张淑玲说,为开办“农家乐”,她已记不清和丈夫吵过多少次。

  “结果证明,村领导真有远见。”张淑玲说,不过几个月,她家“农家乐”就生意盈门。于是她索性辞掉村里水泥厂的工作,专事经营“农家乐”。现在,袁家村汇聚了农家乐、特色小吃、关中民俗展示等丰富多元的旅游业态,随时吸引着中外游客及参访者。

  两个村发展一冷一热的原因何在?

  龙头村的发展为何遭遇尴尬?

  据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平介绍,龙头村核心景区范围约9平方公里,涉及村民550户,其中约90%的农户都将土地流转了,流转土地面积达2000亩,目前流转费用约为每亩750元。

  但是,由于旅游产业尚未做强,同时村上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村民姜宏伟感叹道:“政府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如果人都出去了,就失去意义了。

  而在袁家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乡村自身。村主任郭俊武说,全村整体发展约有一个多亿的投资,其中村集体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万元。

  袁家村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袁家村先是建起农民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后来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来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层次。随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2007年,郭争光和妻子王艳从打工地南京返乡开办“农家乐”。打工时,他们两人一月收入2000多元,而现在他们的收入是当时的10倍。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每户村民能保证年入20万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轻人也几乎全部回村发展。袁家村还带动了周边10个村发展,吸纳了超过2000名外村民众来此就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和启示

  部分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农村和农民,而产业发展无疑是关键。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对接市场、做大做强产业,同时也要防止简单的模式复制。

  礼泉县县长王强民说,袁家村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主动性强,能够通过带动村民的发展带来人气,增加村民收入。平利县县委书记郑小东表示,虽然对龙头村来说,在建设初期政府投资主导是十分必要的,但只有走向市场做强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丁华教授曾分别考察过龙头村和袁家村。在她看来,袁家村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因为能做到不断推陈出新,而龙头村缺少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发展缓慢。多次到访龙头村的云南大学旅游系教授杨桂华认为,龙头村需要运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提升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特别是要加强产业融合。

  在调研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还必须要有好的领头人和具有凝聚力的村班子。在袁家村,无论是带领村民发展的干劲,还是发展谋划的眼光,以及制订发展规划后的执行力度和管理手段,村干部的工作都相当到位,深受村民支持和拥戴。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