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精彩故事:“千湖美景”归来路

22.08.2016  18:18

  今年夏天,第三次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领略玛多草原风光、湖光山色。

  俯瞰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牛头碑,蓝天白云下,鄂陵湖、扎陵湖,卓让湖,水天一色,一览无余——经幡、湖泊、草地浑然一体,黄河源头美到震撼、美到窒息!

  玛多,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有着“千湖之县”的美称。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环境严酷,年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7%,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是国内人类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末,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再加上人为的破坏,黄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程度日趋严重;草场退化面积增加,受害程度日益加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守着源头没水喝。最终导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个年人均收入全国第一、连冠三年的首富县变成了财政入不敷出的贫困县。

  值得庆幸的是,多年来,三江源地区采取退耕还草、湿地保护、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一揽子措施来修复生态环境,使得玛多县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草地生产能力和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湖泊水域面积显著扩大,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提高,呈现出“增水、增草、增生物”的景象,黄河源头绿色玛多梦想和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行走于鄂陵湖畔,草场丰美,湖水一望无际,随处可见的赤麻鸭、野驴等野生动物追逐嬉戏、自由觅食、怡然自得。

  极目远眺,星星海密集的湖泊将沙丘团团困住,沙丘上,石格锁定了顽皮的沙粒。

  欣赏完源头美景,驱车来到“黄河源水电站”,站在大坝上,脚下是大坝的溢洪道。“由于水量比较充足,所以积蓄的黄河水就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远方,它不仅能灌溉下游的农田,也让沿途的风景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陪同采访的玛多县三江源办主任王权宾说。

  牧民关却旦增是玛多县黄河乡热曲村草原生态管护长。每天清晨,他总要和村里的几位管护员骑着摩托车,在周边草山上开始一天的草原巡护工作。自从2013年被选为草原生态管护员,关却旦增每天的工作就是察看周边禁牧的草山上有没有牛羊进去吃草,有没有人偷猎,有没有草原火灾隐患。关却旦增说,最近几年在巡山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越来越来绿,湖泊越来越多。

  采访中,我们不至一次听到:“我们玛多的湖泊,已经超过了4077个,现在有5000多个啦!”这是骄傲,是自豪,更是坚定信心。

  “玛多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发展空间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和玛多干部的交流中,我们深深感到玛多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并积极主动的担当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牢牢把握玛多在青海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的特殊战略地位,打好生态牌,做好生态文章。

  玛多县委书记任正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深知,保护好黄河源头,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我们义不容辞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黄河源园区,既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玛多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玛多各族干部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喜事、要事、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政治任务。

  任正德说,我们将把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玛多的优势和品牌,不断提高绿色指数,努力探索一条符合玛多实际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做出贡献。(林玟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