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在基层:“要让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

08.06.2014  10:24

  “我在这个沟里住了几十年,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多县领导能来看我。”5月28日上午,湟中县海子沟乡黑沟村76岁的孙福德老汉紧紧握住湟中县领导们的手,激动地说。当天,湟中县23名县级干部来到全县最为贫困的黑沟村和田家寨镇甘家村,走访慰问农户,了解群众困难,接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教育。

  黑沟村距离乡政府47公里,虽说是湟中县所辖村,却要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孙家寨村,沿着一条山壁侧面的长9公里的土路才能到达村庄,这条仅能通过一辆车的土路经常坍塌,遇到雨天,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

  听说干部们要来,村民们早早等在村口,干部们一下车,村民们纷纷围拢了过来。孙福德告诉大家,村子里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现在只剩下25户人家,多半是老人、病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孙福德68岁的老伴卧床8年,全靠他一人照顾。

  一进村,干部们分组走访了全村农户。走访中,大家了解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种植业靠天吃饭,目前村里居住的25户人家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500元,家家“”低保;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看病、孩子上幼儿园、上学要翻越3座山才能到达,“小病扛、大病拖”,村里17年没娶过新媳妇……在村民周凤英家,一名干部端出一碗苦苦菜和一碗萝卜干给大家看,“种不了、买不起,村民们连蔬菜都吃不上。”今年80岁的赵小兰不到20岁就从拦隆口嫁到了黑沟,在她的记忆里,60年来只有一次走出山门去了趟西宁市的小桥,除此之外再没有走出过这条沟。

  走出农户家,二三十人的队伍里异常安静,大家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的。看出了干部们沉重的心情,县委书记张启光对大家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到实地看一看。黑沟村是湟中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扭转黑沟村村民行路难、看病难、入学难、致富难的现状,根本解决他们的生计生活问题,让他们真正过上好日子。

  在和村民们一起吃了一顿洋芋饭后,干部们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田家寨镇甘家村。穿过西宁市城北区、城中区,顺着崎岖的山路,2小时后,干部们来到了村里。同样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甘家村125户农户比黑沟村村民们幸运,这个村今年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他们在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新家已经开建,1年后,他们将住进新房。

  干部们到达时,田埂上已经坐满了村民。干部们坐在田埂上,与村民们攀谈起来。毫无疑问,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是大家共同的话题,然而犹疑、顾虑还在,搬出去后如何把生活过得更好?如何才能搬得出、住得稳?干部们帮着村民们算了经济账、经营账、发展账,给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帮群众解下了一个个包袱。一位干部告诉村民,县上将组织村民们学习驾驶等技能培训,让村民搬出去后有一技之长,有谋生的门路。

  “群众是源头活水,群众才是我们的根本。”县长赵宁军说。走进最贫困山村,感知群众冷暖,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和想法,参加活动的湟中县级干部普遍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县情、看到了实情,更是上了一堂贴近实际、联系群众、生动直接的教育实践课,与群众感情上的共鸣更加强烈,进一步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

  志在顶峰者,不会半坡退却;信念迷失者,常有歧路彷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坚定的目标和发展的信心让所有的干部们凛然振作,而这不正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道考题的最佳答案吗?(苑玉虹 佘超龙)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