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香粹精华

12.06.2014  23:38
核心提示:  编者按:根据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精神,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初整体转企改制,注册成立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社转制三年后的今天,恰逢建社60周年,值得祝贺。改制以来,第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社

  编者按:根据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精神,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初整体转企改制,注册成立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社转制三年后的今天,恰逢建社60周年,值得祝贺。改制以来,第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社职工,致力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磨合和练兵中深化改革,特别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企业平稳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司持续发展、进步提供了思想保障,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出版社60年大庆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4年5月,将迎来青海人民出版社建社60周年。60年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地域、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阶段任务目标,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图书,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甲子书香成就辉煌

  青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5月,1975年挂“青海民族出版社”副牌。在改制之前,是我省惟一一家综合性地方出版机构。2011年元月,根据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部署,两社分设。青海民族出版社沿用改革前单位构架建制,成为厅属副厅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转制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上半年,在顺利完成人员分流、资产评估分割、核销事业单位编制、职工身份转换并签订全员劳动合同等程序后,于2011年10月15日完成公司工商税务注册手续。公司设有行政办公室、总编办公室、财务部、四个图书编辑部、发行部、教材出版部、纸张经营部等10个内设机构。业务范围是:出版发行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科技、美术、文艺、少儿、教育、辞书类图书等,同时承担着我省中小学汉文教材、教辅材料的出版任务。2012年,根据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要求,经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隶属于青海人民出版社的一报四刊组建成立全资子公司--青海雨露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11月底举行了挂牌仪式。目前,子公司设有四个报刊编辑部,与青海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对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青海人民出版社走过这60年并不容易,充满了坎坷和挑战,经历了挫折和风雨。一代又一代的出版人,克服客观地理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与制约,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为青海图书出版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务实创新顺利改制

  2010年,根据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于2012年元月转制为企业,注册成立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人民社在转制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平稳和顺利,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版社转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员安置、社会保障及财税扶持政策,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30、50人员可以提前退休,就是针对改革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决转制过程中人员的安置问题。

  改制后,大量琐碎繁杂的工作,在考验着公司班子及其领导下的这个全新集体,对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实干精神,要想完成转制及过渡期间的工作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出乎大家预料的是,青海人民出版社的改制工作出奇的平静和顺利。不仅改制工作如期完成,而且在三年的过渡时期亮点不断,可圈可点。总结成绩,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其次,得益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文化新闻出版厅对《青海人民(民族)出版社改革方案》在整体设计上的到位和运筹帷幄的有效。当然,与改制后社领导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转制后第一届领导班子,比较好地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三年来,从班子建设入手,把提高班子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作风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尝试。特别是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要求,对班子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境界要求。

  联系改制后人民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发展进步的实际,领导班子认为转制过渡时期,最大的困难和矛盾是人的问题、思想观念和意识思维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社领导班子感到责任重大。总结出版社改制工作,联系组织对班子的新要求、新期待,领导班子成员认为:没有好的德性,端不平一碗水,班子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不思考工作,不注意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工作的局面就难以打开;不勤于政务,不处处时时走在前面,起表率带头作用,班子就不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工作不出成绩,没有远谋和近忧,职工就不会有安全感,队伍的稳定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没有廉洁的操守,经不起各种诱惑,做不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事小,更重要的是你将失去原则,作茧自缚,影响到工作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班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要求的。工作做了,付出了,自然会得到回报。人民社改制后三年来的工作,得到厅党组、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中,青海人民出版社一共有24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身份转换,加之调动、工作调整等原因,截至目前,身份转换的人员仅有20人。但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人员流失的情况异常严重,单位的元气大伤。对人民社的后续工作带来持续深远影响,给人民出版社各项工作走上正规,实现平稳过渡带设置了不少困难和障碍。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领导班子适时提出了青海人民出版社过渡时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论断。三年来,全社广大干部职工尊重国家行业改革重大战略调整,尊重单位的发展需要和过渡时期各方面实际,发挥主人翁精神,不仅使各项工作没有因转企改制而受到大的影响,而且呈现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新的要求和任务不断,层层加码、升级的情况下,一带一地完成了原先需要上百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三年来,面对大量繁杂的工作任务和人力资源缺失局面,大多数人民社员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成为一部工作机器。“星期六肯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没保障”成为一种常态。期间,也有不少同志体验到单位体制变革、工作难度明显加大后,带来的方方面面压力和困惑,感受到自己来自体内的那种激烈抵抗与不适,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在重大挑战和困难面前,出版社全体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三年来,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无论是出版、发行、新业务的开拓,还是编务、印务、财务的日常管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加强。张建民副省长在考察青海人民出版社时曾经总结过,这是“改革的力量,体制的力量”。体制的作用和其潜在的力量是巨大的,相对于改制前而言,工作一度呈现出创新、发展的变化局面。出版社的这种发展势头和诸多变化,反过来又激发起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显著增强。

  改制后,领导班子对公司内设机构、人员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招聘吸收20余名新员工。在人员少、新手多、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人民社广大职工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表现出了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期间,老职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关键时期,工作面前积极主动,不等不靠;荣誉面前高风亮节,不计得失。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从工作出发,服从组织分配与调遣,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不但在工作上有创新,而且服务中心工作的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三年来,正是由于新老员工的鼎力支持,才保障了出版社体制改革后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平稳运行,维护了过渡时期人心不乱、纪律不散,工作不断的良好局面。也正是由于新老员工的辛劳付出,才有了目前公司各项工作连续三年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青海出版单位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三年来,社领导班子比较好地处理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社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到位,能够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涉及改革等大事大非面前,工作到位、有效,没有拖青海文化体制改革的“后腿”。二是工资改革、新人录用等工作安排考虑缜密,顶层设计基本到位。既充分照顾到了转制后身份转换人员的个人利益和待遇问题,同时又兼顾到新录用职工的个人关切,通过用人上的机制创新,给新人创造公平竞争,发展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环境和机会。改制后,新录用人员有的已经委以重任,走上了部门领导岗位。有的和老职工一样有了企业年金待遇,成为出版社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社领导班子能从实际出发,比较正确地处理了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目前,单位内部各个岗位的职级待遇水平,基本与青海劳动力资源水平相适应,基本能反映岗位对公司的贡献。更是充分考虑和尊重了人民社转制后,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和自身积累不够这一重要现实。社领导班子在出版社改制后的这种考虑和设计,体现了班子整体作用得到了比较好地发挥。

  尽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相对于内地先发展地区,显示出落后、闭塞和在思想观念上的滞后、迟缓,给从事出版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出版社的改制工作,通过出版社改革这场革命,青海出版人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敢为天下先的壮志情怀,这种有追求、有作为,不计较、放得下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是青海图书出版工作的希望,是继续青海出版事业的最大精神财富。

  任重道远谱写新曲

  省情决定了青海的图书出版工作必须克服保守的意识思维,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坚定地实施“走出去”战略。2011年9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典元九章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在解决因地理位置、文化发展条件对我省出版事业发展带来的种种制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的和初衷是通过将组稿、印刷、发行等环节移至文化中心地区,广开稿源。以解决组稿费用高、质量低等问题。印制、发行等管理费用得到了控制,有利于青版图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012年以来,出版社与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接触,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拟共同出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公司为基础,共同策划和打造重大出版项目,从事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批发零售、印刷复制,以及在文化贸易、文化产品进出口、第三方物流、各类培训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与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标志着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跨地区经营,推进跨地区联合发展,对于地处边远地区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与内地出版业差距巨大,这种差距决定了两地在合作想法上的大相径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一样的。这就给转制后青海人民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增添了难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转制后的青海人民出版社渴望发展,对于“走出去”充满了期待。出版社期望通过合作,人民社的编辑、发行、经营管理队伍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出版社的管理水平能够尽快得到提高;更加希望通过与内地的合作,公司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得到提高,国有资产迅速增值,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步伐提速加快。作为转制后一个全新的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思维,坚持开放办社,坚持特色兴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有目标、有方向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锁定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稳定干部职工队伍,发展我省图书出版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