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山下的芳菲家园

06.11.2014  11:40
核心提示:  ——大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两场雪后,深秋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老爷山脱绿换黄,早晚寒意袭人。   在这个季节交替的茬口,也是桥头镇八一社区回族主任张桂萍最为忙

  ——大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两场雪后,深秋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老爷山脱绿换黄,早晚寒意袭人。

  在这个季节交替的茬口,也是桥头镇八一社区回族主任张桂萍最为忙碌的时节。“只有以心换心,才能把各族群众的心贴在一起,劲拧向一处。”社区住户很多为少数民族,谁家的取暖还有问题,哪一户还为生活“闹心”……张桂萍在“走亲戚”中,将暖心的民族团结情传递开来。

  也就在这个季节,大通县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朵承载荣誉的奇葩,以艳丽和芬芳与矗立在老爷山下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的丰碑相映生辉。

  经济发展夯实民族团结基石

  26个民族、46万大通人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0.4%。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西宁市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少数民族地区,只有让人民富裕起来,让经济繁荣起来,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因此,大通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将其作为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去年以来着力打造“思想教育引导、民族经济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民生保障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平安大通建设、民主法治、民族文化引领、民族宗教和谐、基层能力建设”十项示范工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出台了《大通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经济发展纲要》。根据大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先导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物质基础。位于塔尔镇河州庄村和桥头镇向阳堡村交界处的大通华灏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是全省最具规模的高新现代农业基地与生态旅游基地之一,将“共创共建”作为发展的主线,手拉手让当地群众与企业一起奔“小康”。企业入驻河州庄村和向阳堡村之后,实现土地流转525亩,当地群众年土地流转收入近40万元。近80名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在园区务工,年增加收入达150万元。对“两村”独居等特殊情况的10名回族老人给予用工倾斜,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依托园区设施和科技优势积极开展务工人员技术培训达年300人次,很多少数民族员工已成园区技术骨干。园区和庄户人实现了“双赢”,促进了民族团结,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塔尔镇下旧庄是一个纯回族村,村里把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在村两委带领下,家家有大棚,种植蔬菜成为下旧庄人增加收入的“钱柜子”,年全村蔬菜收入达100万元以上。“佳兴”等四个现代设施农业园区2011年后相继入驻下旧庄村,实现土地流转1000多亩,250多名村民在园区打工挣钱,园区每年为全村群众增加收入达300多万元。

  村里经济发展了、群众兜里“有钱了”,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村庄成为全村人的共识。去年,下旧庄村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村庄道路实现了硬化,30户的危房改造、140户的奖励性住房等一件件看得见的实事、喜事让村民笑逐颜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成为下旧庄村走向外界的新名片。

  老爷山更是当地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之地,每年农历六月六,汉、回、土、藏、撒拉、东乡、蒙古等民族“花儿”爱好者都如约云集老爷山。 “六月六”朝山会,更是在青海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因“两会”兴起的物资交流会,更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谊。

  思想教育引导孕育满园春色

  大通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把学校、社区视为主阵地,让孩子从小在潜移默化中把民族团结扎根心田;让社区群众在心贴心的交流中,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带来的和谐幸福。

  走进大通县园林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各民族教育谚语、一幅幅民族民俗民情介绍宣传画,在整体氛围中凸显民族团结元素、学科中渗透民族团结知识、活动中凸显民族团结教育。

  按照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重点开发出了《团结之花》、《走近五十六个民族》、《民族歌谣》、《三字经》的校本教材,并安排专职教师授课;结合全国各民族的地域分布、服饰、民族礼仪等资源,高年级师生共同开展制作了民族知识电脑课件;紧贴民族团结和发展进步主题,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创作了一组民族团结歌谣,制作了民族团结专刊。不论是精心设置的民族团结进步长廊,还是学生独具匠心的民族团结进步素材的手工制作,时时处处传递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直抵心扉的温馨。

  八一社区居住着回、土、藏、蒙古等10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成立少数民族之家,建立了民族工作站,由本民族同志牵头及时解决和处理社区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民族剪纸画、民族舞蹈班、金秋敬老游园会等文体活动为载体,让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其中,增进了辖区各族群众的情谊。

  同时,社区突出为民服务的主体职责,建立了夕阳红家园、开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设清真灶,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医、食、住、娱的新型服务;对贫困居民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社区主任张桂萍主动和辖区里的贫困群众马大姐结成对子,帮助她家办理困难低保,主动为她的两个孩子就近联系了学校,马大姐也在社区的帮助下申请贷款在“大通百货”立起了服装摊位,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此,马大姐心存感激,只要社区开展公益活动,不等招呼她就会丢下自己的生意主动参与进来。“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各族群众都亲如兄弟姐妹,在得到帮助后自己有点滴的回报,那时心里深深的感恩。”马大姐把这话挂在嘴边。

  民生改善共享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大通县把典型引路作为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对12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单位等进行了命名挂牌,对35个先进集体和55个先进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全县55%的村和60%的社区已创建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今年,全县上下举力打造省、市、县级创建工作示范点,以创新理念为民族团结进步拓展新路径、丰富新内涵、打造新品牌。

  回、汉、藏、蒙古、撒拉族杂居的白崖村,汉族是村中的“少数民族”,回族群众对汉族乡亲百般的关照、汉族群众对回族乡亲兄弟般的尊重,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曲”。

  汉族群众家有喜事,先请的是回族乡亲,最后招待自家亲戚;回族乡亲办喜事,回汉群众一同祝贺,同桌吃饭、共同分享喜悦。白崖村与邻村大煤洞村(纯汉族聚居)之间也流淌着民族间的水乳相融之情。几年前,大煤洞村搬迁时群众吃水困难,最近的取水地点是白崖村清真寺,白崖村群众主动招呼邻村汉族群众到清真寺挑水。白崖村搬迁时,宅基地不够用,大煤洞村主动将几十亩水浇地转让给白崖村,及时化解了白崖村乡亲的“熬煎事”。

  白崖村顺利实施了调庄异地搬迁后,全村人迁到了宁张公路40公里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又投资兴办了汽车修理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汽车修理、加工服务和零配件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民族团结了、村里富裕了,百姓心里舒坦了,往前的路更有奔头了。”年近70岁的白崖村退休老书记马成山的一番话意味深长。

  2013年,全县民生事业支出21.80亿元,投资7.88亿元的14类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兑现。民族教育事业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类似像白崖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只是大通县恢宏的民族团结进步乐章中的和弦与音符,在民族团结的总基调和大背景下,大通县以富裕、文明的新形象款款走来,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县……而这一切的取得,其根基都是民族团结的基石,为“大通世界”浓墨挥彩描绘了今天和未来的锦绣。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