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弄通做实,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带头人组织者和推动者——全省领导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期培训班体会文章摘登

17.11.2017  15:54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建设美丽新果洛

果洛州委副书记、州长 白加扎西

通过较为认真系统的学习,使我有了“两个更加深刻认识到”和“六个必须坚持”的学习体会。

“两个更加深刻认识到”。一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二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个必须坚持”。一是坚持把强化学习放在首要的位置。自觉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学习党章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省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重点把握新变革、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的深刻内涵。二是坚持全面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和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规划;精准把握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投向,强化沟通衔接。三是坚持以厉行法治管理藏区一切事务,全面深化和创新“班玛经验”“达日网格化管理”“久治十户长制”成果,加强全民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寺院社会管理,强化维稳责任到位,切实筑牢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四是坚持以“三个精准”和“五个必须”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做到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七个聚焦”,着力补齐短板,让果洛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庄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牧业合作组织化建设,以有机高端为实践路径,全力实施“高原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和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六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稳步推进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建设,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

致力化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黄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加才让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和地方民族干部,一定会初心不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黄南而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布局不平衡、学前和高中教育发展不充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滞后、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提升黄南藏族自治州大中专毕业生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黄南是安多藏族文化中心,也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从现状来看,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特色文化村镇开发利用方面的思路还不宽。三是生态保护压力依然很大。黄南州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生态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法治观念淡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序违法采挖砂石料、建设小型引水式电站、乱挖乱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禁不止。四是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够。黄南州有藏、蒙古、汉、回等18个民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形成了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有很好的民族团结历史根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建立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工作。五是积极融入国家、省级发展战略的力度还不够大。只有融入国家和省级发展大战略,黄南的发展才有出路。但在具体研究如何融入国家和省级发展大战略方面概念还比较模糊、措施不多、力度不大。

我坚信,只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彰显文化第一力量、聚焦民生第一需求、压实稳定第一责任、坚持生态第一原则,以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认真把握新要求 切实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杨牧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为立法三原则,必将进一步强化人大主导立法的权威,促进法治统一,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此谈几点初步体会与思考:

第一,“依法立法”强调立法不能越权,也就是不超越立法权限。地方立法要严格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的要求开展立法工作,设区的市、自治州、自治县可以在乡镇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做好立法工作。但是市州自治县人大在立法时遇到与立法权限相关不太明确的问题,应及时与全国人大、省人大多沟通。

第二,“依法立法”强调按程序立法。对地方立法审议次数的问题,在实践中是两次审议通过还是三次审议通过比较合适?按照立法法规定,我省人大现行的做法是,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相关专门委员会都是提前介入,做好论证和修改,一般应当经省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通过。如果法规条款争议较大,调整关系复杂,意见不一致,也可以三审通过。各地可从立法实际出发,在保证立法质量的基础上,兼顾效率,来选择审议的次数。

第三,“依法立法”强调立法不能抵触,也就是不与上位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设区的市、自治州立法还要不与省级立法相抵触。这里的“不抵触”与“不一致”是有区别的,不一致是表述不同,而不抵触是不矛盾。在地方立法中,对涉及企业处罚的问题,要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处罚越多越好,过度处罚会给企业生存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立法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规范、调整、引导。

第四,“依法立法”强调立法要精准。首先,确定立法项目要精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坚持立法为民。其次,征求意见要精准,要建立立法咨询组和专家库,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反复征求意见,开展立法协调,确保立法质量。此外,审议要精准,在法规审议前,对法规草案内容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及实施后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在地方立法时不必拘泥于体例形式,而是抓住最为关键的环节,不妨“有几条立几条”,力争通过立法真正解决问题。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