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路街道:“135联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

30.11.2015  11:40

   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地区历来就是多民族集聚的地方,在18个少数民族成分中,回族人数占80%以上,是西宁市重要的穆斯林群众聚居地。兴海路地区又是湟水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基地,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乡土文化的创造和继承。厚重的历史渊源形成了各族群众融洽和睦的传统理念,积淀了互依共存的思想基础。乘着全省上下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东风,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委统战部、民宗局的关怀支持下,兴海路街道党工委倾心听取民情民意,根据街道特色定位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目标要求,以交流改善民族关系,以交往增进民族感情,以交融促进民族团结,不断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悉心解决广大居民群众民生诉求,努力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幸福社区·幸福家”愿景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兴海路街道把打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示范街道”列为今年重点目标,集中推出五大板块三十项活动,逐项组织实施,做到了活动项项有亮点、社区月月有精彩,民族团结之花在街道绚丽绽放。创建优势历史关系和谐;民族群体明确;载体特色清晰;社会合力形成。

  ●多民族杂居的人口状况。兴海路街道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合了多民族成份的居民。街道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民族团结先进区创建有明确的工作群体、广泛的群众基础、迫切的现实要求。

  ●各民族融合的优良传统。在兴海路街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和睦相处,不弃不离,形成了团结礼让、共建家园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兴海路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互助组、第一个合作社都有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组建,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届届相承的创建成果。兴海路街道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各自的任期内持续不断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2008年兴海路街道办事处荣获国务院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六湟”地方特色群众文化系列平台打造过程中的新共识。顺应各族群众的愿望,大力发掘地方特色文化,精心推出“六湟”群众文化系列平台,得到各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称赞肯定,强化了各族群众在“共同文化”高度上的交流交融,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

  ●区域化党建工作常态化运行条件下的新保障。兴海路地区区域化党建工委联通地区3个党组、4个党委、4个党总支部、46个党支部,协调28个成员单位关于重大社会工作的统一行动,实现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具备集中力量办实事的条件,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创建思路落实“五个充分”,形成全方位创建态势;狠抓“一个着力点”,突出本街道创建特色。

  充分发挥兴海路街道多民族和睦相处、少数民族主体明确、寺院管理完善规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群众基础扎实的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兴海路地区日趋成熟的区域化党建运行体系;充分利用多年来兴海路街道各族群众共同打造的民族特色文化“六湟”系列载体平台;充分整合“兴海路美食街”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的正能量;充分挖掘兴海路市民活动中心设施潜力和业余文化艺术社团积极性。牢牢抓好街道特色群众文化这个着力点,以交流改善民族关系,以交往增进民族感情,以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过程中不断推进兴海路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诉求,为努力构筑兴海路街道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幸福社区·幸福家”愿景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花絮亮点

  ★ “协调联动” 学习宣传相配合,干部群众齐动员

  措施一: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纳入兴海路地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召开专题研究会议,组建协调领导小组,签订创建责任书。协调社会各界创建步调,整合各级各类创建资源,协调驻区单位行业创建活动,组织地区性、示范性创建实践活动。

  措施二:集中开展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问题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会议精神、领导讲话以及目标要求、经验方法的学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学习教育教材,坚持分类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先学先读、精学精读,达到学懂会用的目的;在广大居民中侧重宣讲各民族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建家园、谁也离不开谁的道理;在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中开展宗教与法律相适应、信教与爱国相适应的学习教育。

  措施三:策划拍摄《民族团结共建老街,特色美食香飘夏都》专题宣传片,启动辖区各单位露天LED大屏活动宣传,举办“兴海路街道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组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知识有奖答题》活动。

  ★“交流认知” 民族习俗相互了解,民族风情彼此欣赏,民族楷模共同尊敬

  活动一: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以及关于践行宗教教义中正能量问题的专家讲座

  活动二:民族习俗风情欣赏座谈会

  活动三:“我喜爱的民族人物”故事演讲赛

  活动四:少数民族大学生风采摄影展

  活动五:“回汉携手共建老街”兴海路街史回顾展

  活动六:民族服饰模特展示秀

  活动七:兴海路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明星”评选表彰活动

  ★“交往交融” 乡土文化凝聚民族共识,六湟品牌培育团结精神

  品牌一:《“湟岸茶宴”地方民族曲艺欣赏》各族群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湟水地方民族曲艺成为拨动共同心弦的文化律动,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新年伊始呈现的主题为“采湟水浪花融润你我的心灵”的“湟音茶宴”地方民族曲艺欣赏会让各民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贴近了彼此的心怀,获得了满堂喝彩。

  品牌二:《“湟岸春色”地区文化展演》传承文化需要载体,需要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为重新勾画湟水文化图腾,重新打造市民精神家园,“湟岸春色”文艺汇演每年都如约和辖区居民见面。在这个舞台上,精彩的节目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辖区单位都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汉族和少数民族都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即打造了乡土文化品牌,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街道民族文化品牌聚合体。

  品牌三:《“湟滨睦邻”街道邻居文化节》和睦相处、团结礼让、不离不弃、共建家园。“湟滨睦邻”街道邻居文化节届届相承,搭建参与交流平台,展示居民才艺品味,发掘家庭特色文化,融洽楼院邻里关系。文艺演出、厨艺比拼、体育竞技等,通过追求节庆内容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体现出区域性节庆文化的积淀,尤其是绘画、书法、经典手工艺品制作等,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到现代生活中,增强了社区传统文化底蕴。与此同时,邻居文化节表彰奖励由广大群众评选出来的“好邻居”、“孝顺儿女”、“身边的好人”等,更是有效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居文化节已成为兴海路地区各民族的盛大节日,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的群众文化阵地。

  品牌四:《“湟水记忆”金秋寻迹怡游》揽古城新貌,忆湟水旧迹。金秋时节,“湟水记忆”金秋寻迹怡游活动就会如期拉开帷幕。西宁古老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变迁,让您身为一名西宁人感到骄傲;聆听省内文化名人的讲解,寻访各族人民携手开发西宁古城的历史遗迹,让辖区各族群众增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的信心。

  品牌五:《“湟风童谣”》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淳朴平静的西部生活,在共同文化的滋养下,历代西宁各族人民用风趣诙谐的地方方言编唱出大量充满各族人民生活智慧和道德教化的儿歌童谣,陪伴一代又一代儿童在古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为抢救这份行将湮灭的宝贵资料,兴海路街道手机整理古老童谣,集结为《湟风童谣》,印发给辖区学校和居民家庭,搬上百姓舞台,让今天的孩子们继续传唱。

  品牌六:《“湟韵诗墙”》,历代文人墨客对西宁情有独钟,留下来很多描绘古城西宁的诗词。学习诵读古老的诗词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为了让更多的人牢记古城历史,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办事处集中整理了一批咏湟诗词,编印成《湟韵诗墙》小册子,供各族群众赏析。同时积极筹措,以期镌刻成墙,传承后世。

  ★“爱心传递” 打造爱心传递载体,整合民族帮扶资源

  载体一:建立“兴海路地区民族团结服务中心”。集中帮扶资源,整合服务功能,协调解决各族群众民生困难,努力形成各族群众维权窗口。

  载体二:巩固“兴海路街道穆斯林爱心小组”。走访了解街道各民族困难居民家庭,对有需求的困难群众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载体三:兴海路地区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为民族团结进步助力添彩”活动。同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四个一”帮扶活动;联合开展“百名党员进社区、百名干部进楼院”活动,为各族居民群众集中提供多项服务。

  载体四:少数民族居民群众微心愿认领活动。开辟“微心愿超市”,建立微心愿档案,动员鼓励干部职工、共产党员、爱心人士以及驻区单位、社会团体积极认领少数民族群众微心愿。

  载体五:开展“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督办活动。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的主导协调作用和社区居委会的零距离服务功能,一条街巷一条街巷地梳理,一个楼院一个楼院地走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困难户一个困难户地帮扶,围绕“细”字下功夫,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民生的强大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年内为民办实事共筹集资金101.9万元,受益群众1884户5278人。改善了街区居住环境,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所需,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受到了各族群众的真诚欢迎和好评。

  ★“社会合力” 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为民族团结进步保驾护航

  措施一:创新社会管理路径。把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的前提条件,结合街道实际,凝聚社会合力,推出系列化维稳新举措:一是“五网联动”;二是“邻里守望”; 三是“店店联防”构筑安全经营保障网;四是“楼院巡逻”实现社会治安动态防范;五是“大调解”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措施二:汇聚餐饮行业正能量。成立“兴海路美食街”餐饮行业协会,强化餐饮行业协会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协调自律作用。建立餐饮店铺对各民族困难群众“多帮一”“一帮一”善行善举结对制度,开展由餐饮行业协会发起的民族团结扶贫济困活动。

  “135联创”行动

  ●一个着力点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重新勾画湟水文化图腾,精心推出“六湟”系列品牌,着力强化兴海路地区各族群众在“共同文化”滋养下的文化交融,为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地区示范街道奠定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

  ●三条路径在区域化党建平台的统筹配置下,所属3个社区党总支部根据自身特色定位,分别打造了“七三五”工作法、“温馨驿站361”、“温馨手牵手”党建工作品牌,成为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示范街道的三条路径。依托社区网格广泛发动市民,凭借三条路径组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寺院、民族团结进步家庭、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四创一促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民族宗教政策零距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思路实打实兑现,对各民族民生精细化服务。

  ●五大板块精心推出协调联动、交流认知、交往交融、爱心传递、社会合力等五大板块,策划30项具体活动,分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逐项组织实施,做到了活动项项有亮点、社区月月有精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街道绚丽绽放。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竭尽全力办实事,千方百计保稳定,各民族群众道德水平、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创新基础不断加固,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日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