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水,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调研报告之七

07.07.2020  16:32

  依偎在黄河臂弯中的尖扎县。黄南州交通运输局供图

  盛夏时节,由北而南探访黄南藏族自治州农村牧区的田间地头和广袤牧野,以及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取暖”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深感黄南农牧区生态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熟知的青南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被今天的黄南人扬弃和突破,一个绿色有机发展的“黄南样板”正在被确立。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地处三江源腹地,坐拥万顷牧场和丰饶的谷地,农牧业及其产品一直是黄南州最为“叫得响”的品牌,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使“黄南品牌”进一步发展,走出省门、国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黄南州深入推进“山水黄南”生态文明建设,做足“山、水、林”文章,让地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生产、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因青山而美丽

  沿隆务河顺流而下,从麦秀山到隆务峡近60公里的流域,已然变成一条绿色长廊,在已成林的同仁县东、西山,和尖扎县南山,曾经干涸的溪流再一次喷涌而出,汩汩流淌。

  “人多的地方和生产生活区先绿起来,沿隆务河与黄河尖扎段流域实施高标准造林。”黄南州林业和草原局调研员刘成邦说道,黄南州从本就拮据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挤出资金,实施应栽尽栽绿化战略,在这场植绿的不断接力中,从同仁县东山到西山,从南当山到格拉滩,再到尖扎县南山,人们徐徐将荒山秃岭化成了绿洲。

  近年来,黄南州以黄河两岸和隆务河流域国土绿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将国土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连续召开国土绿化动员大会、开展万人上阵10日植树的义务植树大会战,实施了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国土绿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的恢复和提升。有一组数据凝聚着黄南人的智慧与汗水:“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3.16万公顷,新农村村庄绿化98个,校园绿化102所,经济林造林1680公顷,中藏药材种植426.67公顷,组建林木育苗专业合作社63个,育苗1900多万株。

  无疑,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017年,尖扎县紧抓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提质加速时机,完成了2846.6公顷土地增绿,让诸多苗木培育基地成为了“新宠”。为此,该县提出“贫困村集体创办苗木合作社”的思路,引导11个贫困村建立了育苗专业合作社。

  至今,尖扎县已有11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大面积培育优质苗木,通过育苗和管护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达160余万元。

  2017年,康杨镇尕麻堂村32户118名贫困村民将产业到户资金作为股份入股苗木基地,如今,随着尖扎县国土绿化不断深入,他们从中享受着这一改革创新的红利。

  绿水青山,是众多产业长远发展的命脉。以同仁县为例,同仁“黄果梨”产业发展正为当地农民转产致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随着“黄果饮料”走俏市场,扩大黄果梨种植面积在同仁县已然成为全民共识,诸多曾经撂荒的耕地、荒山秃岭已成为大片的果树林,从事黄果梨加工的企业不再为原料发愁。

  位于隆务镇的隆务庄仁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开发黄果梨产品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如今,政策有力,原料充足,公司产品已由塑料瓶装的单一品种衍生到玻璃瓶装、易拉罐、礼盒装等,并以其养生价值广受市场青睐,隆务庄271户村民已从“一无庄稼地、二无集体经济”的尴尬境地中摆脱出来,各个持股分享红利。

   因碧草而幸福

  当延续千年的游牧业遇上急剧退化的草场,减人减畜、草畜平衡早已成为生活在青南牧区的牧人们唯一的出路。

  今天,只有立足于市场,让改革劲风吹遍草原的角角落落,追逐草原生态持续优化、牧业高质量发展、牧民高品质生活的步履才能更加稳健,实施“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战略方能行稳致远。

  发展与保护是天平的两端,面对这一天平的失衡状态,加重保护生态环境的砝码,扭转长期重发展轻保护的倾斜失衡状态尤为重要。为此,黄南州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实施退牧还草、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项目,无死角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建立了三江源生态大数据平台、利用新型无人机航拍技术开展项目实施面积的精准测绘及核查工作、采用大型喷雾器结合无人机开展草原毛虫防治,累计完成了草场围栏115.8万公顷,补播改良草地4.3万公顷,黑土滩治理8.67万公顷,治理草原鼠虫害391.46万公顷,防治毒害草3.07万公顷;落实草原补奖政策157.8万公顷,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泽及2.43万户农牧民11万人。据了解,目前,黄南州已有124万公顷草场和161万头只牲畜实现有机认证认定,分别占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8.6%和牲畜总数的94.7%,成为全省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黄南州泽库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平均海拔3700米,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1.9万公顷,人均草场8公顷。在过去较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无序放牧,从而导致草场退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泽库因此成为青南牧区典型的贫困县之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置身传统粗放式畜牧业经济的绝境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生产模式,才能在困境中蹚出一条路,才可能有希望顺利完成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升级,并适应现代有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变革。

  2011年初,全省牧区开始推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拉格日村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成功组建了拉格日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牛羊和草场入社,解放了劳动力,迈出了“绿色革命”第一步,并在2012年分红51万元。时至今日,以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收益按股分红的“拉格日模式”,草地有机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泽库县摘穷帽剜穷根的“利刃”和诸多牧区竞相学习的改革典型。

  目前,泽库县64个行政村均已实现草地有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并已建成37个标准化高效养殖基地,昔日逐水草而居的2066户10344名贫困牧民已变成“股东”,分享着改革红利——2017年至2019年,全县37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现金分红3330万元。

  如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牧民变股东、社员变职员“六变”模式下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孵化基地、企业、贫困户的无缝对接,让黄南品牌走出“深闺”,亮相省内外市场,进入都市人的生活。

   因绿水而滋润

  黄南州位于九曲黄河第一湾。境内有大小河流140余条,除黄河及其一级支流隆务河、泽曲河外,还有大夏河、洮河、巴曲河、扎毛河、羊智河等重要河流,湿地面积8.1万公顷,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水,无疑是黄南州建设“山水黄南”最为重要的一笔。

  近几年来,黄南州治水目标从单一、传统的防洪保安全向着力解决水污染,实现水美、水优转变。

  2019年以来,该州多措并举,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维护河湖健康,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位于尖扎县黄河之畔的德吉村,因黄河水而被人们所熟知,也因黄河水而美丽富裕。走在同仁县隆务河畔信步的人群中,两岸木栈道已铺就,远处的湖心岛,人行桥等景观也已在紧张的施工中呼之欲出。

  在位于该州南部的泽库、河南两县,两个“国字号”湿地公园交相辉映。

  去年初,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洮河流域生态恢复和保护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入列“国家湿地公园”,其湿地面积达到384平方公里。流水潺潺、景色旖旎的草原大牧场再一次回归原生态。

  在2015年获批建立“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以来,泽库县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景观资源丰富,目前湿地有野生动物96种。草原上,人人关心水源、人人爱护水源、人人争当水源清洁工已然成为牧民的共识。

  同时,该州实施建设了黄河干流尖扎、河南段,泽曲河等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15亿元,治理河道总长105.12公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38项,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1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河湖生态安全。(公保安加)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