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一线故事:为了秋天的丰收

29.04.2016  08:06

  青海新闻网讯 站在乐都区共和乡许家寨村北坡向前眺望,一排排整齐的民房映入眼帘。沿着平整的村道走到村口,连片的土族民居从村头延伸至村尾,门楹上“幸福人家”的字样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群众文化广场四周,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商店等一应俱全。如今,这里是达拉土族乡白草台村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村,可谁能想到,搬迁之前,白草台村是什么样子……

  位于达拉土族乡东南部的白草台村,平均海拔2880米,全村98户村民分散居住在一道道山沟里。由于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村里除了一条简易石子公路外,全是窄窄的羊肠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睡土炕、顿顿吃土豆”是白草台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永魁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庄稼汉。过去的生活对他而言,就是3间土坯房、土炕、被褥、桌凳和炉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上外出打工的村民寥寥无几,很多人家和李永魁家一样,一年的生计全靠山地里种的一点粮食,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

  “原来这个村的群众生活特别苦,一个家里的家当加起来也就3000元左右。老百姓就盼着有个好收成,要不然……”乡党委副书记杨金辉说着说着沉默了。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局面,让达拉土族乡党委一班人下定决心要让白草台村旧貌换新颜。

  2013年,白草台村被确定为当年易地扶贫开发村, 2014年10月,白草台第一批96户村民告别了山上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整村迁到新居。每户新房花费近12.85万元,其中7.85万元由农户承担,剩余的由扶贫项目配套解决。

  “做梦也想不到,咱这穷山沟的庄稼汉也能住上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你看看,四室一厅一厨一卫,自来水、天然气,每家门口还有100平方米的小院!”说起如今“比城里人舒坦”的新生活,李永魁喜上眉梢。“公交车通到村里了,到县城只用10分钟。以前日子苦,村上十几年没有人娶过新媳妇了。搬迁后,儿子去县城打工,不但挣了钱,还娶上了县城的姑娘!”

  年近古稀的李生昌老人虽然时常挂念着原来的庄廓和土地,可住在干净敞亮的新房子里后,老人连连感叹:“共产党的政策好,始终没有忘记咱老百姓。”

  “现在,村上80%的农民都通过就近务工或从事家政服务增加了收入。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3600元,去年突破了4000元。“杨金辉笑着说。

  挪穷窝,为的就是拔穷根。而拔穷根,还得想点新办法。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打造土族风情休闲旅游乡村,重点发展以旅游休闲、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杨金辉告诉记者,后续产业除了通过建合作社发展种养业,还将发展土族民俗旅游业。村民可以开农家乐,发展刺绣。

  白草台村易地搬迁的策划者李万山介绍说:“为扶持发展后续产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计划征用或流转荒山荒地20公顷,兴建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蔬菜种植。同时,协调供电部门兴建小型光伏电站,解决群众生活用电问题。”

  这个春天,白草台村已经播种了脱贫的种子。我们相信,秋天,这里一定是一派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