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化隆拉面更“火”了

21.03.2016  10:37

  化隆拉面真的那么好吃?化隆拉面是中式“肯德基”?化隆拉面养活了一个县?这几天,无论“网上”还是“网下”,化隆拉面“火”了。

  尤其是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仔细询问青海“拉面经济”的情况,更让化隆拉面火得厉害。

  多数地方海拔超过28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2.2摄氏度,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山大沟深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群众,却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把拉面店开到了全国各地,更是把“化隆拉面”的牌子推向了全国。

   一碗面养活了一方人

  1988年,阿什努乡的农民马贵福听朋友说起很多穆斯林同胞在南方吃不上一顿清真饭,便怀揣着东拼西凑的5000元钱和朋友到了厦门,在厦门火车站附近开了家清真拉面馆,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马贵福在厦门站稳了脚跟,赚到了“第一桶金”。

  他的故事,轰动了整个化隆县乃至全省,而这碗面,正是化隆拉面的起源。

  后来,回乡探亲的马贵福带着村里的45个年轻人到厦门的拉面店打工。面条筋道、汤味香醇的化隆拉面很快在厦门及周边站稳了脚根,越来越多的化隆人离开家乡,开始到南方省市开起了拉面馆。

  巴燕镇下胡拉村,过去是全镇最贫困的村子。全村人均耕地1.5亩,村民的日子捉襟见肘。1990年,村民闫海比率先和家人到上海开起了拉面馆,随后,村民们亲帮亲,邻帮邻,托亲带友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饭馆,生意越做越好。

  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在外开拉面馆的化隆人有3.6万人,到2010年增加到11.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0%以上。全国25个省市、210个大中城市有化隆拉面馆。拉面馆经营人员的收入从3600万增加到7.6亿元,劳务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其中拉面收入占劳务收入的73%。

  韩启明是最早赴沿海开拉面馆的化隆人之一,如今他已是杭州一家大型清真餐饮企业的董事长。在杭州,他开办了“伊滋味”化隆牛肉拉面馆13家; “面一代”老板韩东早年在厦门开店,后来到深圳开办清真菜馆“中发源”,现已发展多家连锁店;马贵福的化隆牛肉面经过“厦门订制”,服务高端人群,2008年初,竞标打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十二五”期间,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化隆县累计转移输出人数达55万人(次),年转移输出人数稳定在11.7万人次,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50%,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创业经济飞速发展,常年在外从事“拉面经济”的户数逐年递增,在全国26个省市270个大中城市的拉面店数量达1.34万户,从业人员达8万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63%。“十二五”末累计劳务收入46.2亿元,其中拉面收入累计31.2亿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这组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化隆人敢拼敢闯的那股劲儿,还有着政府一步步的支持。

   好政策“助飞”拉面经济

  家住甘都镇阿河滩村的韩什布家人口众多,生活困难时,每个月几块钱的开支都成了一家人的“难心事”。 2007年,村里帮他争取5万元贴息贷款。拿着这笔钱,韩什布到河南洛阳开了家拉面馆。不仅当年就还了贷款,还在老家盖了新房。

  “2008年,我们自发联保的5户村民,每户从政府那里得到10到15万元的贷款,到上海、广州、深圳去开拉面馆,3年就还清了贷款。”扎巴镇扎一村的冯海云笑着说。

  这样的政策在化隆县已经持续了多年,仅“十二五’期间,通过对从事“劳务经济”和“创业经济”的群众提供政府贴息、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工资担保的信用贷款,和对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创业人员等五类对象纳入贷款扶持范围,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了资金支持累计贴息近1260万元,为2300多户急需资金支持的群众发放拉面经济担保贷款近2亿多元。

  除贷款外,拉面户还有专属的信用卡,两个月还一次款,若无不良记录,一次可以取10万,透支25万。在政府的帮助下,想外出创业开拉面馆的化隆人几乎能够“白手起家”。

  同时,政府累计投资1840多万元,对3.4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拉面、烹饪等工种的培训,对3120名拉面经营户开展创业培训,为拉面经济输送大量技术实用型人才。

  不仅如此,从2004年起,化隆县先后选派了98名干部在全国65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为了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化隆县在全县17个乡镇、2个管委会、369个村委会设立乡镇劳动服务站,组织劳务信息员,及时为农民发布用工信息。

   如何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正如阿河滩村的村民韩保长所说,靠着这碗面,化隆人“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化隆拉面”的品牌在全国迅速走红。

  可以说,化隆拉面“拉活”了一个县。

  然而,化隆这碗“面”,究竟如何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2013年,化隆“拉面经济”发展研讨会在群科镇召开,针对近年来面对的食材成本上升、用工工资及铺面租金上涨,以及社会管理、规范化经营与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凸显的自身性弱点和不足,企业代表和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提升质量,回归本质,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是化隆拉面业健康发展的惟一出路,也是化隆拉面业实现转型升级向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事实上,在这之前,政府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

  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化隆牛肉拉面”商标并申请专利,打响了自己的“化隆拉面”品牌;2007年,在全国首届劳务品牌展示交流会上,“化隆牛肉拉面”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化隆县也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定为青海惟一的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2010年,“化隆牛肉拉面”代表青海特色餐饮入驻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世博园区世博村清真餐饮区。同年,在中国(宁夏)国际贸易洽谈会塈中阿经济论坛回族传统名小吃评比中,“化隆牛肉拉面”获得金奖。同时,先后启动“拉面业老板素质提升工程”、“拉面业技能强化工程”等措施和办法,组织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经济专家为业主授课。

  为实现拉面经济提档升级和规模经营,化隆县还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化隆牛肉拉面馆推广以“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店员服饰、统一拉面简介、统一店面牌匾”为内容的“四统一”经营模式,全国各地的化隆牛肉拉面店走上了规范化经营之路。

  2016年,化隆县出台《化隆县精准扶贫“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实施方案》,将精准识别的贫困对象与拉面店对接,使贫困人员在拉面店边带薪“跑堂”,边实地接受培训,争取一年内成为掌握拉面技艺的拉面匠,政府给予奖励和行业优惠政策,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今年首批扶持1000人。

  同时,化隆县加快运行群科新区扶贫拉面产业园项目建设步伐,将投资500万元的服务中心力求打造成拉面经济发展全天候、全方位后勤保障平台,全面提供信息服务和品牌创意推广服务。

  将“拉面经济”的发展提升到拉面产业的高度,专门成立“拉面产业”经营战略部,就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形势,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探索建立促进拉面经济品牌化发展,连锁式经营的政策措施,并积极推进。将“拉面产业园”打造成集培训、职介服务、菜品研发、辅料研制、牛羊肉保鲜、冷藏和深加工配送基地,清真食用产品加工、实训操作为一体的拉面后续扶持产业基地。

  在2月25日召开的海东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海东市政府提出,加快拉面经济转型升级和扩面增量步伐,重点打造100家品牌连锁店,新增拉面馆1000家,继续加大对拉面经济的信贷支持,用信额度达到4亿元。

  化隆拉面的明天将更加光明灿烂。(苑玉虹   咸文静)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