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好日子源于一个好“药方”

20.11.2018  19:06

  霜降前后正是采挖当归的最好时节。今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转嘴村村民王维财一家不用再愁1.3公顷地里的当归因人手不够而误了采挖的黄金时间。

  “今年,我们在村子里雇了几个人,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全部挖完,有时候碰到厂家来地里收购,当时挖出的当归,地头上就能变成现钱。”王维财老汉一边在大门前的空地上晾晒新麦,一边指着眼前一栋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说:“这房子就是用去年种当归的钱盖起来的,今年要是收成好,装修的钱也能出来咯。”说这话时,年近70岁的王维财老汉深深浅浅的皱纹里盛满了丰收的喜悦。

  王维财老汉没有想到,三年时间,他们家从贫困户变成了村上的种植大户,他更没有想到这个深山闭塞的世代贫困村也即将摘掉贫困的标签。

  转机,来源于一个对症贫困的精准“药方”。2015年10月,全省拉开精准扶贫大幕,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来到转嘴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场精准滴灌、输血造血的脱贫攻坚在这里开启。

  没有自来水、没有硬化路、没有资金、没有产业,甚至连手机信号都难寻……有的只是村民世世代代依靠“吃饭”的140公顷土地。面对这样的现实,第一书记辛秉国开始思考如何补齐这些民生短板?如何找到一个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如何让政策落地,让农民受益?最终他们决定还是要在这土地上做文章。

  驻村工作队来到村上后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打破了原来村民们种植“老三样”模式,开始将重头往当归和油菜籽方面倾斜,2016年与甘肃相关药材企业签订了当归种植合同,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从2016年的20公顷到第二年的55公顷,到今年的73公顷,当归逐渐成为转咀村的致富主导产业之一。

  土地依然是那些土地,可换了种子以后,农民腰包里的钱却比种小麦时翻了好几番,村民们都说还是驻村工作队的办法多,种当归比种小麦划算多了。

  除去当归种植的土地,村里还将油菜籽作为种植重头,2018年3月份成立互助县泽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与青海通达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注册格桑花的菜籽油商标,打通了油菜籽和菜籽油的加工渠道和销售渠道。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里的菜籽油,村里将企业加工好的成品油销往全省各地国税系统的食堂和个人,截至2018年10月份合作社取得销售收入24万元,纯利润6万余元。

  “自今7月份与转嘴村合作以来,我们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油菜籽,提供免费加工、包装和送货上门的服务,截至目前,已收购转嘴村的菜籽油达20多吨。”青海通达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苏学斌说,下一步,还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更多贫困村脱贫助力。

  与此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相继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人饮工程,给每家每户接通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投资28万元修建成立村集体经济榨油坊和铺面,为村协调150吨水泥用于畜圈维修,为新建转嘴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和标准化村卫生室……

  三年来的亲情帮扶,村里路通了,网通了,水来了,产业丰富了,村民富裕了。一项项“量身定制”的特色产业慢慢产生了效益,一个个关乎民生的短板逐渐被补齐,昔日的贫困户因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升腾起致富的希望。

  “因大儿子分房另居,小儿子失踪,老伴去世……当驻村工作队得知我独居且房屋年久失修的情况后立即筹措资金,给我盖了新房,现在我已经住进了新房……”采访当天,村民邵秀兰来到村委办公室,颤颤巍巍拿出兜里的这封“感谢信”,递到第一书记辛秉国的手上。

  “在我房子坍塌,没法住的时候是辛书记他们给我盖了房,我一分钱没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了我,本想请大家在新家里吃顿饭,但他们都不去,我只好托人帮我写了这封感谢信,表达我的感激之情。”邵秀兰握着辛书记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通过几年的精准帮扶,目前转嘴村已经达到脱贫标准,正在做年底收尾工作,等待年底的第三方评估和省级验收。”总结三年来的扶贫经验,辛秉国深有感触地说:“脱贫攻坚不是一家帮扶单位的单打独斗,它更需要企业的爱心,干部的真心以及群众的信心。”(孙海玲 魏银元)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