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富源村里问富“源”

09.01.2016  10:04

   富源村位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全村两百多户人家,是个以回族为主的自然村。当年,村里人主要由门源地区迁来,所以一开始叫“门源村”,后来大伙改成了“富源村”,以此表达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实事求是地说,富源村如今还算不得多“富”。虽然不久前进行的精准扶贫识别中,全村人均收入标准线以下的家庭只有几户,但这不代表剩下的农户都达到小康了。

  “接近三分之一的家庭,虽然收入超过标准线,但实际上生活还是不太富裕,而且随时有返贫的危险。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况。”村支部书记马耀武把这些徘徊在贫困和小康之间的家庭叫“边缘户”。

  “单让那几户贫困户脱贫难度不大,真正难的是怎么让这些‘边缘户’一起奔小康。对这些人,光等政策还不行,得让他们自己动起来。”马耀武说。

  让人动起来,总不能强制,靠“带头人”是个办法。马宝贵就是富源村的几名致富带头人之一。虽然今年才三十岁,但他十几岁出门打工,眼界广,脑子活,是村里比较早富起来的人。

  2012年,他开始种黑枸杞。其实,村里种枸杞的人不少,但马宝贵种,和他们种不太一样。“村里很多人种枸杞,只知道埋头种,不懂销售,不懂行情,更没有品牌的概念。前两年行情特别好,倒也问题不大,时下价格向下波动了,有些人家的枸杞就积压了。而马宝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很有经营头脑。”马耀武介绍说。

  而马宝贵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把别人带动起来。想来想去,他决定搞种植合作社,大家抱团致富。这个做法得到了多方支持,驻村工作组帮他跑政策、起名字,政府还发给他10万元奖励资金。

  目前,合作社还在起步阶段,共五户,其中有两户生活比较困难。同时,马宝贵又接到了十几户的加入申请。

  “种植我不操心,我管销售和品牌建设。说实话压力挺大的,主要在销售上。”但马宝贵相信,万事开头难,只要肯动脑,肯定能做好:“我要把这个合作社打出品牌来,代表我们富源村的特色,现在是枸杞,以后还要有土鸡、牛羊肉等等。”

  用政府奖励的10万元,马宝贵买了电脑,租了办公室,开始做电商,一个淘宝店,一个自建的“高原青年商城”,这在村里可是新鲜事儿。同时,他还跑这跑那,考察市场、打开销路,不久前才从上海回来。跟着他,大家知道了不少“新鲜玩意儿”。

  一个带头人,就像一个“致富源”,带动一群“边缘户”。“这个带动的过程中,大家思想观念也转变了,这恰恰是脱贫致富的思想‘源’。”马耀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