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脱贫路上我们携手攻坚”

30.12.2015  09:25

    “家里有几口人?牲畜有多少?孩子上学不上学?收入从哪里来?家庭成员身体状况怎么样?……”

  12月21日,记者在省司法厅下派到贵南县塔秀乡达龙村的“第一书记”马世明的桌子上,看到了一本厚厚的“精准扶贫”工作台账,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达龙村每一位贫困户的详细情况。

  “少说多做,沉下心来,多给乡亲们做点实事。”自今年10月20日来到达龙村,马世明和搭档宋维胜就并肩工作,认真履行起了“第一书记”的职责。

  在“第一书记”开展的精准识别工作中,达龙村村民完么措因为身体重病,加之家里没有劳动力被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里。“挂真切,你们是我们的恩人啊。”眼含热泪,粗糙皲裂的双手合十,完么措不断表达着自己对驻村干部的感激之情。

  据悉,自从今年省上启动“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以来,省司法厅整合全系统力量,面向分布在海东、海南、黄南3市州6县的20个结对村,选派20名处级干部和20名副处级以下干部,分赴各村担任“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建立脱贫攻坚责任机制,积极构建司法行政系统全员参与脱贫保障体系。目前,选派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角色,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我们来是给老百姓办实事、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万万不可给村民添麻烦。”为推进“第一书记”工作,省司法厅制订了“一线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一联”工作机制,要求厅系统各级党委和固定结对单位当好下派驻村40名干部的“娘家靠山”,)想方设法给予驻村工作人、财、物、智的支持,并尽力解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为干部安心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创造条件。

  走牧区,进山村,坐炕头,说扶贫。近日,不顾路途遥远、天气寒冷,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合乡宋家庄村到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尕什加村,从同仁县瓜什则乡阿丹村到贵南县塔秀乡扎日干村,省司法厅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连天奔走在结对扶贫村第一线,了解扶贫进展,规划发展蓝图。

  冬至这天,时过晌午,太阳暖洋洋地照进屋内。同德县唐谷镇尤龙村村委办公室里气氛热烈。

  “说说你们来这两个多月来都做了些啥,驻村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掌握好一线信息,我们回去好抓紧制定下一步扶贫计划。”领导小组负责人迫不及待想要了解“第一手”实情。

  “这两个月主要精力放在了精准识别上。这个村一共191户、809人,根据前期的调研摸底,15户、72人被纳入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范围,致贫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少、因病致贫的占多数,居住比较分散、住房条件差。”驻村“第一书记”李生任如数家珍说。“基础工作做扎实,以后好开展工作。关于怎么脱贫,你们有啥想法?”

  “下一步就要重点去解决问题,居住分散、条件差,我们打算提出实施易地搬迁措施。针对因病致贫群众,打算和民政上沟通协调,用政策兜底一批,再想办法帮助开展新产业技能培训,培养几个村里的致富能人。”

  “驻村干部是老百姓信任的干部,一定要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谋事要实在,落实要快,我们要携手贫困群众一起打赢这场攻坚战。”

  冬至时节,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草原上的疾风裹挟着寒意迎面吹来,却抵挡不住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们沉下身子走到牧民百姓中去谋事、干事的热情和干劲。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