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青海】兴海:牧民吃上“生态饭”摘掉“贫困帽”

27.09.2019  21:45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包拓业 报道) 2017年仁青太一家搬进了兴海县城80平米的新家,从此告别游牧生活,并吃上了“生态饭”。

  仁青太的新家位于海南州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这是一个异地扶贫搬迁村,记者看到这里一排排藏式院落鳞次栉比,体育场、健身中心、商业作坊、休闲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2017年安多民俗文化村开建,2018年10月全部竣工并实现入驻。对涉及龙藏乡、温泉乡等7个乡镇的853户施行异地扶贫搬迁,这里也是全县最大的异地搬迁集中地。”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宗孝介绍。

  在此之前,仁青太一家住在兴海县温泉乡赛什塘村,那里海拔较高,自然条件差,牧民群众收入渠道很少。“以前我们一家4口住在两间土坯房里,基本没什么家具,村里水、电、路都不通,孩子上学要走好几公里路,生活很困难。”仁青太说。

  “如今住在政府统一建设的房子里,用水、用电都很方便,家里添置了不少家具和电器,孩子上学也不用发愁,心理敞亮多了。”仁青太的父亲加吾感慨道。

  仁青太介绍,如今他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每年有21600元补助,并在村集体经济夏格尔生态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每年能拿到3000多元的分红,此外还有挖虫草、打零工、买黄蘑菇等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梁宗孝介绍,安多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按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资金配套、涉农资金整合”的筹资方式,将2017年、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与“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相结合,以“经济、美观、适用、够用”为重点,坚持“短抓劳务产业,长抓致富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样式施工、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招标价格为标准进行施工建设,着力打造搬迁、旅游、后续发展为一体,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同步发挥效益的富民工程。

  和仁青太一样,现家住安多民俗文化村的李毛加,原住在龙藏乡纳洞村,生活十分困难,2018年异地扶贫搬迁至安多民俗文化村,随后政府又帮她找了工作。“我现在是兴海县科秀塘桑当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工资,孩子也在县城上学,感觉很幸福,感谢扶贫干部。”李毛加说道。

  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局长久先太介绍,自2016年以来,兴海县依据《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聚焦,创新举措,精心谋划,持续发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通过支持帮扶,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三年集中攻坚,2017年经省州验收和国家第三方评估,兴海县5个贫困村退出,658户204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3.41%下降到2017年的10.9%。2018年实现18个贫困村退出,2103户775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下,“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握正确方向,脱贫攻坚才有根本的政治保障;只有激发群众活力,脱贫攻坚才有基本的动力源泉;只有广泛凝聚合力,脱贫攻坚才有强大的综合支撑;只有夯实基层组织,脱贫攻坚才有稳固的坚实基础。”久先太说。

  

  

黄河公司实现企业发展和地方扶贫攻坚的双赢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9月26日,Qhnews.Com
海东市政协专题调研脱贫“摘帽清零”工作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乐都区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决胜收官战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本网记者 陈郁 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