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下一条心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访省扶贫局局长马丰胜
青海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那么目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哪些“硬骨头”、如何啃下“硬骨头’,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目标?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省扶贫局局长马丰胜。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那么对于青海而言,目前面临哪些硬骨头?
马丰胜:我省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于一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贫困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征。虽然“十二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发育等原因,还有1622个贫困村和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别占全省行政村总数和农牧民总人口的40%和13.2%。大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干旱山区,小集聚、大分散,贫困程度深,扶贫战线长,脱贫成本高;致贫因素多样叠加,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能缺乏,内生动力不足,增收难度大;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差,抵御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返贫压力大。脱贫攻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异常艰巨,攻坚势在必行。
记者: 为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目标必须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请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我省有哪些举措?
马丰胜: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必须要牢牢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在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方面问题上下功夫。
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精准识别的工作部署,在开展省市(州)县乡四级党政领导“千人蹲点大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五看法”,按照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复核、县级审定的程序,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2万。并逐村逐户重新建立了贫困户信息档案,识出了真贫。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建设扶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立多部门联网核查机制,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进行网络实名公示,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精准帮扶。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脱贫离不开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导帮扶。目前,我省已形成了脱贫攻坚省负总责、市(州)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县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的行业责任。省、市(州)、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攻坚责任,实现了任务到人。同时,健全完善了联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了帮扶力量。全省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7865名,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启动开展了“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行动,已有139家民营企业与163个贫困村结对共建。
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精准施策。俗话说,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1+8+10”,即1个《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专项扶贫行动方案。“八个一批”,包括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资产收益、教育脱贫、医疗保障和救助、低保兜底脱贫等。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医疗卫生、文化惠民、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农牧民危旧房改造等。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结合了青海省情,展现了青海“动作”,是一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解决“如何退”的问题,精准脱贫。实现精准脱贫,我们将推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研究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的标准和程序,同时明确了2016—2019年脱贫退出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第二,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对提前摘帽的贫困县给予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保证苦干实干先摘帽的不吃亏。第三,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实行严格评估。委托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精准脱贫情况和相关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增强公信力和可信度,对脱贫退出做到“三认账”(贫困户认账,当地干部群众认账,第三方评估认账)。如出现“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的情况,将严肃追责。第四,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实现有进有出。
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请问我省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脱贫的可持续性?
马丰胜: 增强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为切实解决青海农牧区返贫现象的普遍性和扶贫效果的不稳固性,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攻坚合力。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引导发挥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落实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制度,做实做细金融扶贫。进一步组织好党政军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深化辽青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援青工作机制。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二是激发群众志气。有效整合扶贫宣传资源,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激励贫困人口,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解决他们内生动力不足、攻坚信心缺乏的问题,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压实脱贫责任。从省到市(州)到县(市、区)到乡(镇)已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完善了对市(州)、县(市区)和行业部门的脱贫攻坚实绩考核办法,明显提高了扶贫权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结果运用,强化责任追究。严格贫困对象脱贫退出标准和程序,实行第三方评估,严防虚假脱贫、数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