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化隆: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23.11.2018  10:21

  群科镇成功举办第二届杏花旅游文化节

  化隆县召开西宁化隆商会招商引资推介会

  2018首届青海沿黄河马拉松(半程)赛在化隆县举行

  服装加工车间工作的村民

  青海新闻网讯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国家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是一个以回族为主,汉、藏、撒拉、土等15个民族聚居的回族自治县。2015年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后,全县共精准识别贫困村14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40户36327人。从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缺资金致贫占35%,缺劳力致贫占17%,缺技术致贫占15%,因病致贫占8%,因缺土地、缺水、因学致贫的占25%。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化隆县聚焦产业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延伸等产业发展思路,全力完成了51个贫困村退出、2138户8714名人口脱贫的任务。

   产业扶贫闯出一条新路

  贫困户马成义家境贫寒,几年前他响应化隆县委、县政府“走出去,发展拉面经济”的号召,走出家门,踏上了“拉面经济”之路。他带着家人在天津滨海新区开了拉面馆,生意很红火。这几年,他花了40万元在家乡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

  现如今,在化隆县像马成义这样的拉面人很多。近年来,化隆县在培育产业上大力投入,按照“贫困户退出要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收入”的要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72万元,对全县362个村7002户27912名贫困户实施了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制定了以拉面产业、养殖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全县到户产业项目中养殖、种植、拉面经营、资产收益类项目分别占总扶持人数的43.5%、1%、13.6%、34%,实现了全县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同时,化隆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130万元,在塔加乡塔加、雄先乡下米乃亥等6个贫困村规划实施了6个旅游扶贫项目,辐射带动12个贫困村260户805名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已建成的项目4个,带动受益户180户,年户均收益600元以上。投资1500万元的50万只蛋肉鸡扶贫产业园项目2017年建成并已发挥效益;完成贫困户“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2480人,已开办拉面店达350家,年实现收入8000万以上;投资1000万元的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园项目,根据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已向6个贫困村互助资金中注入分红资金60万元,受益贫困户达151户741人。

   典型引领在家门口挣钱

  近日,化隆县19个乡镇(管委会)围绕脱贫攻坚期内开展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型经营主体、能人带动示范户等村级产业发展形式,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开展观摩评比活动,通过层层筛选、评优评先,各乡镇各培育出村级产业发展典型3个、新型经营主体1至2个、脱贫示范户5至10户。

  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村民祁秀萍告诉记者,本康沟村服装加工车间实行的是分工序计件工资制,每一件服装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各个工序依照难度不同在生产之初就制定好各自的工序工资。车间根据每个工人所从事的工序和生产数量来确定工人的工资,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现在本康沟村服装加工车间为哈尼福公司生产的裤子已销往义乌、新疆等地,还远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每个月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现在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农忙顾得了家,农闲挣得了钱,我们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来啦!”祁秀萍笑着说。

  目前,雄先乡东朋村、乙么昂村,查甫乡查二村,石大仓乡支哈塘村,牙什尕镇塘沙一村“农户+合作社”等一批养殖产业脱贫项目已产生效益,其中利用“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模式解决就业难题,已成为全县学习借鉴的模板;扎巴镇本康沟村、双格达村“公司+农户+小车间”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在前列;扎巴镇本康沟村旅游扶贫产业,塔加乡塔一村、塔二村打造的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甘都镇阿河滩,群科镇安达其哈、科木其,查甫乡药水泉村乡村旅游产业等,为打造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示范。同时,化隆县通过培育支持此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乡村旅游等有亮点、有创意、有效应的创新载体,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运用各类生产要素参股、实施订单生产及从事务工就业致富增收。

   “管肚子”更要“管脑子”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精神贫困是什么?怎样开展精神扶贫,根据当前实际应做哪些工作?”近日,在化隆县精准扶贫政策知识宣讲会上,县精准扶贫宣讲组成员正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为参会人员宣讲脱贫攻坚有关理论。

  针对精准扶贫领域存在的群众知晓率低、参与度低、凝聚力低等问题,化隆县注重把研究部署与思想动员结合起来,把推动落实与宣传引导统一起来,把“管肚子”与“管脑子”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十九大精神宣传、“两讲四促”百日行动、扶贫领域“三查三确保”和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活动,共开展乡镇干部、村委主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扶贫政策知识宣讲19场次、贫困户明白人培训39期、档案资料观摩交流培训13次,邀请省扶贫业务宣讲团专家开展政策知识业务培训2次。

  结合走乡串户、结对帮亲等活动,全县基层一线干部分片包户,深入群众宣传讲解产业扶贫政策,主动帮助贫困户寻找贫困根源,谋划脱贫方法,普及贫困群众对产业扶贫的知晓率,提高贫困群众参与热情,坚定贫困群众早日脱贫的信心,引导贫困户在制定到户产业项目方案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选择产业,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更加符合化隆县产业实际。到2019年该县到户产业项目养殖业和拉面产业占比分别为65%和16%,产业项目凸显了化隆县拉面、养殖优势主导产业。

  化隆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精神扶贫”宣讲活动,进一步解决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意识贫困、思路贫困问题,也为贫困群众树立志气、更新观念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

   “精准滴管”实现药到病除

  走进化隆县初麻乡塔麻新村,一排排新建的房屋整整齐齐,一条条硬化的道路干干净净,一个个便民设施应有尽有……如今的塔麻人,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彻底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也实现了“拔穷根、挪穷窝”的脱贫致富目标,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我家是从山头搬下来的,家里也盖了新房子。党和政府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水通了,路好了,日子也有盼头了。”在村民马牙古家,看着收拾好的新房,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化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投资1686.22万元的19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回头看”项目,目前完成投资1536万元,完成工程量的92%;实施了投资811万元的德恒隆乡卡什代、金源乡丹麻村等5个贫困村学校校舍附属工程、投资509万元的阿什努乡刘什洞、昂思多镇尕吾塘等12所学校的校舍建设项目。

  同时,实施了投资717.2万元的21个贫困村卫生室改造、1所卫生室新建、2500座农户卫生厕所建设项目。建立了基本医疗、大病医疗、民政医疗救助和“健康保”商业补充保险等四道保障线,对住院患者实行“六减”,共减免住院费20.48万元。

  从产业帮扶、教育脱贫到易地搬迁、民政兜底,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为贫困对象找准了“穷根子”,开对了“药方子”,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化隆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