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跟着他 我们有信心过好日子

14.03.2018  11:12

  青海新闻网讯 进入三月,地处黄河沿岸的三川大地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正当时。官亭镇光辉村综合服务中心里,正在开展年后的第一个“固定党日”活动。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具体落实?会议室里的讨论声不绝于耳。

  已有14年党龄的老党员张海山,早早地就来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拿着一本十九大后修订的新《党章》认真翻阅。张海山是一名荣立过“三等功”的退伍军人,2011年起,他开始担任光辉村村委会主任,从此走上了一条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脱贫致富的道路。

  光辉村是官亭镇为数不多的贫困村,有333户、1480人。13个合作社皆为山区,海拔3000多米,太阳辐射强烈,降水稀少而集中。该村实有耕地面积2300亩,多年来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由于农作物产量小、价格低,不愿种地而选择进城务工的村民逐年增多,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撂荒现象日趋严重。看着一亩亩田地被撂荒长满杂草,张海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一直坚信,山坡地虽然不如川水地区的田地肥美,但只要选对了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肯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为此,多年来他尝试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植百合、当归、柴胡等中药材,探索新的致富门路。

  “在担任村主任这些年,我也曾多次到江苏、甘肃等地参观学习致富带富技能,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特别是那次在袁家湾的学习之旅,让我坚定了要搞土地流转种植百合的信心。”张海山说。

  2015年,光辉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105人。这100多人咋脱贫?张海山动足了脑筋。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搞动员,召开专题会议,严格落实“三议一表决”制度,最终决定在光辉村建设百亩百合药材种植示范园。在村集体无任何资金的情况下,他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到镇政府和省市县农业部门跑项目,争取到30万元帮扶资金,流转了120多亩无人种植的山地,随后又带领种植户到兰州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到省、市和外地批发市场寻找客户,终于和兰州一家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解决了销路难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百合种植,他和几位村干部注册成立了“光聚辉”合作社,对种植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的管理模式,为该村及周边多个村的贫困群众增加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

  张生福和牙三喜梅就是长期在合作社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他们都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虽然我们都是没文化的农民,但事实上谁也不愿顶着‘贫困户’的帽子享受政府的生活补助。前些年,我们还能到工地上做做工,可现在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没有老板愿意要。因为没啥技术,所以就只能窝在家里种小麦、种玉米,渐渐地就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是张主任给了我们勤劳致富的平台。”张生福对自己能够脱贫感触颇深。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以来,张海山将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户和一些留守妇女,吸引到合作社做一些日常的除草、施肥、耕种等工作,不仅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了撂荒的山坡地,更为那些想靠自己劳动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张海山的坚持和付出,村里人有目共睹,群众也给了他最高的评价:“张主任是我们群众的知心人,他上任以来解决了村道破旧、群众出行难,生活垃圾乱推乱放、村容村貌差等问题,对这样的党员干部,我们信得过。跟着他干,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活动室里,张海山又开始思索下一步的工作,对于他来说,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

祁连:党建+扶贫模式聚能量显效益
  青海新闻网讯 祁连县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役进程中,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