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自纠,“零违规”才能“零报告”

02.04.2018  10:01

  不久前,东部某县直单位上报的自查自纠情况说明中,80%以上单位递交了“零报告”承诺书。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当地县纪委工作人员对相关“零报告”单位进行了督查检查,发现不少问题。督查检查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各地并不鲜见,折射出部分地方和单位把自查自纠当作走过场的作风不实问题。

  “零报告”,许多人都不陌生。安全生产、疾病防控等多个领域多个行业都曾经这么要求过。“零报告”是指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发生传染病、没有懒政怠政等,而不是像少数地方和单位一样随意在自查自纠报告或者报表上填个“0”,弄虚作假忽悠上级、欺骗群众。要想真正做到问题为零,首先应当“零违规”,只有“零违规”,才能“零报告”。

  自查自纠,就是本地区本单位自己进行对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按理说,这反映出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信任,各地区、单位应该“翻箱倒柜”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彻底解决。这种工作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少数地方、单位把上级的信任当成放纵和欺瞒的借口,不认真自查自纠,而是违规在报告上作“文章”,汇报成绩把“一”说成“二”,滔滔不绝,反映问题把“二”说成“一”,遮遮掩掩。

  自查自纠走过场,违规作出“零报告”,看似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实则反映出有些地区、单位世界观扭曲、政绩观错位,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世界观是否端正,政绩观是否正确,往往都会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如果功利思想作祟,干工作、做决策就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面子”和“亮点”上,而不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更不会关注“潜绩”和“隐绩”,到头来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自查自纠,上级越信任越要仔细检查,越要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只有“零违规”才能“零报告”,哪怕有一丁点儿违规行为都不能“零报告”,而是要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把产生问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说清楚,把整改措施订周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才能达到自查自纠的目的,才能不辜负上级的信任。

  查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宝贵经验。查实情,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自查自纠就是要认认真真检查,实事求是反映,只有“零违规”,才能“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