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07.11.2016  14:34

  我们所选取的,正是千百万个普通党员的缩影: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只是在日常的点滴言行中,折射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合格共产党员”的生动诠释。

  祁建青:努力与时代同步

  1979年,祁建青被推荐入党。

  祁建青清楚地记得,那是他入伍参军的第四个年头。经过部队几年的锻炼和考察,经过严格的挑选,经过老班长的推荐,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时,他是步兵团战斗班班长。他的踏实肯干、兢兢业业让班里每一个人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2016年,时任青海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正师级)的祁建青卸甲退休。回首几十载军旅生涯,无论是当初那个普通小兵,还是后来在省军区主管政治思想工作,祁建青说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有骨头,有血肉,但更需有灵魂,为文为人都一样。”

  祁建青出生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一个叫崖头村的小村庄里。那个小小的村庄一定不曾想到,当初那个质朴、实在的农家小伙子最终会成长为一个师一级的部队干部。更不会想到,这个小伙子将是土族中唯一获得国家级少数民族创作奖——骏马奖的作家。

  1972年进工厂当工人,1976年入伍,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独立师步兵团和军分区服役,这是祁建青的军旅人生。2013年5月19日,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九届)颁奖仪式在贵阳举行,祁建青身着土族传统服装,在掌声中走上领奖台,他的散文集《玉树临风》喜获“骏马奖”殊荣。

  有人这样评价:“有关中国西部自然景色、民族风情的展示,高原特有的生活情状、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思索等等,构成了祁建青散文的主要内容。”军人视野下的高原大美让祁建青散文创作独具审美个性,用“散文的笔法在浓郁的高原情结中处处展现了高原的大美,他发现美、阐述美的过程就是其探寻生命意义乃至人类灵魂所在的心灵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其特有的精神承载和审美风度,显现了他别样的审美个性。”

  这位在军旅中得到锻炼的土乡人,同时兼任青海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写作,他的散文随笔曾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散文选刊》《民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

  最近,祁建青正在忙于《青海美文双年选》2015—2016卷的征稿与编辑工作,两年前,该文集已经出版第一辑。而上半年,他的散文集《瓦蓝青稞》签售会在西宁书城成功举行。

  长期热爱文字工作、坚持创作的他,除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以外,笔耕不辍,硕果磊磊。退而不休,坚持所爱,这是祁建青现在的生活状态。退休后的他除了坚持业余爱好,还积极搭建平台,着力组织和推动青海散文创作,最近由他负责推出的《西部散文选刊》青海卷的出版,是青海散文作家首次集体亮相。

  生活在当代,以一个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祁建青在记录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向着理想的方向他始终坚持不懈,努力让人生和时代同步。

  王学超:但求无愧于心

  生于平安,长于平安,如今仍然工作在平安的王学超,算党龄已有23年。

  1993年9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学超始终记得这一天,当他郑重地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内心激情澎湃。

  王学超告诉记者,不论是在沙沟公社工作,还是后来到了县司法局、县人大,或者是区发展和计划局工作;不论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干部,还是后来当副乡长,他始终恪守一个原则: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

  2015年6月7日,平安区沙沟乡仲庄村村民黄拉毛给区发展和计划局办公室写来一封感谢信。

  信中这样写道:“王学超同志不但下大力气为我脱贫想办法办实事,还为我的子女上学等问题想办法,出力气,让我真正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干部一心为民办实事的榜样,十分感动。他做这么多实事,感激之心不知如何表达,所以专门写这封信来表示感谢。”

  今年40岁的黄拉毛系藏族,居住在平安沙沟乡仲庄村。他家种植着七亩土地,农闲时养着十几只羊。由于资金、信息、养殖技术等原因,不能扩大养殖规模,难以脱贫致富。

  2012年,平安县委组织部和县发改委指定王学超为黄拉毛家的联姻帮扶干部。王学超除了和他聊家常,还主动了解养殖情况,献计献策。并提出扩大养殖规模,成立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设想。王学超还自写申请、起草牛羊专业合作社章程等材料。材料备齐后,他又开始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递材料。

  在王学超帮助下,黄拉毛和其他几户村民联合成立了平安县和谐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想通过集体联合养殖的方式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随着母羊繁殖季节的临近,黄拉毛和合作社的其他成员想买一些母羊回来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王学超主动联系青海金吉(集团)开展结对帮扶计划。最终,黄拉毛家和仲庄村的另外9户人家被列入帮扶对象,专业合作社得到39000元钱购买母羊。

  在王学超的帮助、支持下,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上去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来养着的三、四十只羊,圈养在自家的院子里,只是闲散式养殖。如今养殖数量达到二百多只,羊群挤在院子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着急万分的黄拉毛向王学超讲述了这一新情况。第二天,王学超就到乡政府、县畜牧局反映情况,经多方努力,给黄拉毛争取到了家庭牧场项目,解决了养殖中圈养场地及冬季储料问题。

  后来,在王学超的努力下,乡政府又给黄拉毛扶持了三万元的贴息贷款,县发改局还给扶持了价格调节基金一万元。

  在黄拉毛的一双儿女上学遇到难题,决定让儿子家里养羊时,王学超说服他们夫妻俩不要放弃儿子的学业。后来王学超经过多方奔波努力,黄拉毛的两个孩子进入县城上学。

  黄拉毛的脱贫,只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一个缩影,王学超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为党为民的铮铮誓言。

  俞显梅:实干铸就口碑

  见到俞显梅的时候,她刚走出平安区人代会的会场。

  刚做完甲状腺手术不久并未完全恢复的俞显梅,面部还略带些浮肿。虽然大声说话尚有困难,但是她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1983年俞显梅入党,当时村里的老书记第一个推荐了她。那个时候俞显梅是村妇联主任,主要负责计生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俞显梅还做过许多年的接生员。当时生产队有许多孩子是由她亲手接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胆大心细、做事有始有终是群众认可她的主要原因之一。那时,许多村民家中或邻里间有纠纷和矛盾时,也喜欢找俞显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是在年三十,俞显梅也不曾推辞过。哪里有问题,她就出现在哪里。

  而说起她几十年担任平安区平安镇南村党支部书记的历程,俞显梅更是感慨良多。盘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过往,俞显梅说有几件事最值得她骄傲。

  当村里的孩子们在低矮破旧的危房里读书学习的时候,每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俞显梅就会沿着泥泞的村巷去现场察看。两腿裹满泥泞的她担心房子出问题,担心孩子们出事。一定要让这些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读书环境,为此,她一边频繁地找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和呼吁,一边落实短缺的资金,可谓费尽心力。后来,当四层楼的南村小学终于建成,附近的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学习时,俞显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南村是个地少人多的城中村,而南村砖厂的修建和南村综合市场的建成,以及南村百亩杂果基地的建成,成为南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村民们有了增收的门路。而这些项目的最终落地,都离不开俞显梅全身心的付出。跑项目,落实资金,商谈建设细节,解决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桩桩件件都要俞显梅亲历亲为。要把村里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这是俞显梅担任村支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平荒山开耕地,俞显梅又成了“现代愚公”。也是在她的多方努力和协调之下,南村206户老百姓入住东方明珠高层,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这个从十九岁到六十多岁服务于村民的女性,每当换届选举时,村民们都会一次次投俞显梅的票。“许多男人做不了的事,她一个女人,却做得有模有样。”有人这样评价她。有人还担心如果她不干了,很难还有人这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实干铸就百姓口碑,俞显梅告诉记者:“最大的欣慰就是老百姓的认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