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艺人邢桂芳堆绣《八十七神仙卷》“神”了

14.05.2014  10:20

  青海新闻网讯 我国绘画史上,能与《清明上河图》比肩的当属唐代白描人物手卷《八十七神仙卷》。近日,由我省湟中艺人邢桂芳耗时15个月,用堆绣表现手法再现宏大场面的巨幅艺术品《八十七神仙卷》宣告完成。

  这幅作品宽1米、长9米,涉及人物形象91个,除去现成颜色,仅作者配色就多达十几种。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道教画,作品表现的是道教中传说的众神仙一同朝拜元始天尊的内容。因场面宏大,人物比例结构精确,神情华妙,线条圆润劲健,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这幅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最高水平的画作,相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

  邢桂芳是湟中县共和镇南村人,今年37岁,心灵手巧的她,即便是做鞋垫,绣出的图案也活灵活现。2009年,在政府推广的“阳光工程”培训中,邢桂芳接触到堆绣这种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她的绘画天分,在堆绣学习中加倍释放。

  邢桂芳最早的指导老师是湟中职校的董有生。当年,跟随董有生学习堆绣技法的达四十多人,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二十多人。擅长绘画花鸟鱼虫的邢桂芳表现出超强的艺术感觉。

  在湟中职校接受了一年系统培训后,邢桂芳师从当地民间艺人严作鸿,当了3年学徒。学徒期间,她越来越痴迷堆绣制作,技法越来越高超,每年靠卖堆绣作品有近一万元的收入。

  2013年,董有生去北京出差,有幸看到画家任梦龙彩绘的《八十七神仙卷》。艳丽的画面,赋予《八十七神仙卷》更深的韵味,众神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董有生当即有了把白描《八十七神仙卷》用堆绣表现出来的想法,他果断买下了这本书。

  回到湟中,董有生将用堆绣表现白描《八十七神仙卷》的想法和盘托出,邢桂芳表示愿意尝试。“我知道肯定要为此付出许多,但为检验自己,拿出一件像样的作品,我愿意冒这个险。”

  2013年2月,邢桂芳开始堆绣《八十七神仙卷》的制作。打稿、拷图、刷胶、包边……从此,她每天花七八个小时在这幅心血之作上。

  在邢桂芳看来,作品中最难完成的是人物的头饰和飘带。“这些局部太琐碎,面积太小,想把精细度表达出来太难了。修剪和包边不容易,粘贴更有难度。”邢桂芳说。

  堆绣《八十七神仙卷》上,众神的面部图像由董有生负责勾勒。让这个专业老师始料未及的是,他勾画的部分肖像因为邢桂芳不满意,有的返工多次。“她说我把人物形象没表现出来,就跟我商量让我重画。”对此,董有生感叹不已,他觉得邢桂芳的审美眼光已近专业,制作水准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堆绣《八十七神仙卷》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但邢桂芳并不拘泥于古法,她创新性地将服饰上的珠子改用新的技法,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立体,传递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透出一股丝质浮雕的气质。

  从配饰到服装,从主体到配图,整幅图中每个形象有四五十个局部,87个神仙外加4个观音像,再加上祥云、荷花等配图,这项浩大的工程让邢桂芳从冬做到春,再从春做到冬,但她淡然地笑着说:“我觉得值,因为我喜欢。” (作者: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