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最 乐都瞿昙

25.02.2016  18:48

  

  海东,河湟谷地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一块生生不息的宝地。这里物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也许,你已经多次踏过海东这片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的土地,数次感受过这片土地上渊源流长的文化气息,但是小东可以告诉你们,在海东这块宝地上还存在着许多艺术瑰宝,今天小东就带着你们去一探究竟。

   祥瑞圣地瞿昙寺

  看到了吗,眼前这个建筑物就是今天小东想要为大家介绍的瞿昙寺。瞿昙寺始建于1392年,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人称“小故宫”。故寺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中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你们别看这个寺院不大,里面可是有很多宝贝的。今天,小东就带你们好好去瞿昙寺观光游览,感受来自瞿昙寺的历史魅力。

  瞿昙寺位于乐都区曲坛乡。小东告诉你们,瞿昙寺之所以选在这里,是有原因的。瞿昙寺创始人三罗喇嘛不仅是宗教的高僧,他也知晓天文地理。在踏勘选择这块祥瑞圣地时,当时眼前看到的罗汉山松柏参天,瞿昙河畔杨柳荫浓,认为此处修行比较理想。但从风水上细细看,前有照山似凤凰单展翅如“朱雀翔舞”;中有瞿昙河清澈剔透如“金带环抱”;后有罗汉山犹如屏风,挡风阻雨、纳阳光;寺院地势如“将军坐账”之吉形;东侧,山形如“青龙蜿蜒”;西侧,山形如“白虎驯服”,风水上称左辅右弼的青龙和白虎;再加上盛家峡是风水上的水口,也是寺院的天然屏障,这块圣地是自己修行和弘扬佛法最好的地址。600多年前,前后山上都生长原始树木,建造佛堂材料不成问题,而且水源充足。于是便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小佛堂,以便于长期修行,传播佛教。在进行实地踏勘选址中,三罗喇嘛随身携带的禅杖,不慎被遗忘。回去取时,禅杖已在茂密的林泉边扎根生长,三罗喇嘛越发认为这块地方是块修行的宝地。随后,他主持搬迁了当时建在寺院地址上的“娘娘庙”,建造了自己修行的小佛堂,后来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瞿昙寺”。

   文化瑰宝瞿昙壁画

  也许你们会想,瞿昙寺哪有小东说得那么让人惊叹,比起北京的故宫这里还差的远呢。其实,你们错了,这里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小故宫”,肯定是有原因的。不知道你们刚才在观赏这里时,有没有留意到,这里的墙面上有很多壁画。没错,在瞿昙寺里面有许多巨幅彩色壁画,它是明清两代宫廷画师所作,可谓是瞿昙寺的艺术瑰宝。

  瞿昙寺内共有五十一间壁画廊。壁画按墙面积大小共三十八面,总面积在四百平方米以上。瞿昙寺壁画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小东为你们一一道来:在瞿昙殿抱厦西壁有弥勒净土变;护法神殿有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藏经阁内绘有汉式僧人;三世殿中有金刚萨陲、千手千眼、三菩萨;东配殿内描绘风土民俗的天葬图;大鼓楼内有熊面护法、鸟面护法、汉式僧人护法;隆国殿内有释迦、文殊、普贤一佛二菩萨,有密集金刚、喜金刚;隆国殿西抄廊有达摩渡江图,众弟子立塔供佛图;大鼓楼北廊有天神出行图和携法图、初转法轮图,涅磐图等。说了这么多,你们一定感到十分震惊吧。其实,小东刚刚说的这些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在这里还有很多壁画因为年代久远而已经剥落,有些模糊不清了。据了解,按照绘画的风格和技巧,瞿昙寺壁画是先后两次绘制而成的。早期的壁画,现有九间十四面,特点是技法古朴,画面单调。晚期的壁画,特点是色彩华丽,画面景物拥挤,一副画面上有多达三十个人物。画面上的景物有日月、星辰、云雨、山川、树木、花卉、人物、禽兽、殿宇、亭台、楼阁、用具、陈设、仪仗、兵器等等,这些画面不但层次分明,而且画面宏大、技巧高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瞿昙寺依山傍水,山水宜人,古风犹在。瞿昙壁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堪称稀世珍宝,二者完美融合,不愧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