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之声花儿之美花儿之乐

20.07.2015  10:50

  “老爷山上的刺玫花,刺玫花把人的手扎;

  人前头见了甭说话,大眼睛一闪了回答!

  老爷山上的刺玫花,扎哩嘛扎是折两把,

  只要尕阿姐说句话,死哩嘛活哩在一搭!"

  ……

  青海新闻网讯 随着7月18日2015中国·青海第六届老爷山花儿会,在大通县西站站前广场拉开帷幕,作为花儿故乡的大通,男女老少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对于花儿,大通人有着太多的骄傲,这种从民间走来,在老百姓口口相传中流淌而来的百年文化,被大通人誉为“大通的唐诗宋词”。花儿的内容虽然以爱情为主线,可是历史、文化、风景却也无一不诉说,人们用那高亢豪放,悠扬婉转歌声讲述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大通老爷山举行的老爷山花儿,从明代走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大通县大型民间岁时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6月,北川大地都是花儿的海洋。您听,在那老爷山上,公园、景区内,青年男女们在高唱花儿,放纵情怀。您看,这来自各地的花儿艺人和花儿爱好者的歌声,如时而温柔时而湍急的河水,流过老爷山的树荫,飘过明长城遗址的山巅,将生态文明新大通的形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花儿之声:

  大通民族团结进步缩影

  大通花儿因各民族浇灌而盛开。在这里无论是土族、回族、藏族、汉族、蒙古族都在唱着悠扬的花儿,每年农历六月六老爷山花儿会上,各个民族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诉说心事、表达情感,用花儿释放着自己的心灵。

  作为花儿的主会场——老爷山,不仅风景优美,更是大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象征。坐落在老爷山山下的桥头清真大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清真大寺。老爷山上自古就是道教、佛教名山。大通县作为西宁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3090平方千米的北川大地上,生活着汉、回、土、藏、蒙古等2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22.7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0%。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县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齐全。趟过历史的长河,老爷山一山之上融三教的独特风景,是北川大地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

  【大通荣耀】中央宣传部、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的巨型石碑矗立在老爷山脚下的“民族团结广场”中央。作为青海省第一个被三部委命名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承载着28个民族、45万大通人民“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民族团结小康梦。

   花儿之美:

  北川河畔农业芬芳满园

  农历六月的大通,那边是老爷山上的花儿“争奇斗艳”,这边第二届现代农业示范区经验交流暨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上,大通农业的满园芬芳吸引来了北京、宁夏、甘肃、海西、海北、海东的客人。记者看到交易会上大通农产品吸引了更多客商的目光,畜牧产品、农产品和藏药材都有省内外客商前来洽谈合作。近年来,大通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畜牧业产值产量省内农区领先,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功能向多元化拓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西宁菜篮子——绿色、口感好、新鲜的大通蔬菜早已得到了西宁人认可,大通蔬菜直销点更是在西宁街头、小区随处可见。仅大通百灵鸡蛋在西宁一天销量就达500斤。近年来,大通创建绿色高产示范基地18个,新建和改造节地型日光温室2000栋,做好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

  ●农业休闲观光——每当绿色染绿大通时,越来越多的游客都会驱车前往大通,摘油桃、摘草莓、摘辣椒……在一个个的农业大棚中玩得不亦乐乎。近年来,随着全国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的兴起,大通县全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的深度结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位于大通县的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分割牛羊肉远销北京、珠海、深圳、上海、香港等地,休闲熟制品在西宁各大商超随处可见,成为外地游客眼中最佳的青海特色食品。像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大通县还有不少家,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大通培育示范社15家,培育省、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大通荣誉】为了让更多农民实现收入翻番,大通走出了一条“四大理念主导发展、六化同步转型发展、机制创新推动发展、示范带动引领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被农业部总结提炼为:大通模式。

   花儿之韵:

  多彩文化瑰宝更迷人

  大通,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域,丰富的文化、民俗让大通变得更加多彩。经久不衰的花儿会、历史悠久的朝山会、神秘精美的皮影戏还有赛马会、安昭纳顿节、刺绣……这里的每一件民俗都作为大通的文化艺术品牌,彰显了大通人文特色,激发了大通发展活力,加快了“美丽大通”的建设步伐。

  ●皮影戏——“铛铛铛……”伴随着敲锣声,一场精彩幽默的“猪八戒背媳妇”开演了。现场男女老少齐聚头,老者给身边的少者讲述着戏里的故事,少者托着腮帮,听得认真。大幕后,表演者熟练地变换着各种皮影,乐器师们敲打着传统乐器,有的把式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文场面音韵缭绕,武场面紧锣密鼓。青海的皮影不仅种类多,而且原材料也十分讲究。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青海农村皮影戏最红火的年代。农闲时节、逢年过节、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每次戏班子来,村里都会像过节一样热闹。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传承,旨在让这个历史悠久的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朝山会——朝山会,作为大通老爷山旅游文化品牌的一项重要活动,已在大通县传承了数百年之久。活动期间,锦罗伞盖、唢呐吹奏、山炮轰鸣,场面十分宏大。也正是因为这一原汁原味的文化形式,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省内外甚至国外游客前来观赏。现如今,朝山会不仅规模越办越大,而且内容充实、声势浩荡、远近闻名。已成为六月六人们必须参与和观赏的文化活动。

  【大通荣耀】为了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通皮影,大通县被确定为河湟皮影保护基地。多彩的文化大通共有老爷山花儿等2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朝山会等5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之乐:

  男女老少的节日盛宴

  听话儿、唱花儿,六月六的大通成了花儿的海洋。老者唱的老令,韵味悠长,词意保守富有内涵。少者唱的新调,节奏轻快,不禁引得旁人随声吆喝。对于很多大通人而言,六月六就是过着另一个年,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以歌会友,以花为媒,歌唱新生活,抒发少男少女情。

  ●承花儿——随着社会的进步,花儿的唱法、调令、唱词也在不断变化着。有的更加活泼灵活,而有些调令却也在慢慢消失。而六月六的花儿会,对于那些花儿艺人而言,是一场花儿继承的盛会。老者口口相传,少者悉心学习,为的就是让花儿唱得更响,传承得越久远。

  ●花为媒——“阿哥唱醉了阿妹的心……”每逢六月六,山花烂漫,花儿漫山。有情的阿哥、阿妹隔岸对唱,你一句来我一段,阿哥唱花儿向阿妹诉情,阿妹唱花儿向阿哥表思念。在这里,花儿不仅只是一种唱词,更是少年们对情达意的“媒人”。

  ●花为介——近年来,大通县将花儿会作为全县的金名片,举办了很多丰富的活动,旨在以花儿为媒介,以花儿文化交流、花儿产业展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与省内外各地搭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平台,从而共同推动花儿文化的发展以及县域经济的建设。

  【大通荣耀】现如今,大通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断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展现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已把“老爷山花儿会”办成了一个各族群众参与、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合作交流、展示发展成果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