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歌鼟通过互联网传向四方

27.10.2015  17:38

  新华网长沙10月27日电(记者李丹)“今朝新郎到小乡,好比凤凰落草塘。落在毛坡翅难展,落进草蓬翅难飞……”每当夜幕降临,56岁的龙景平都会拿起手机在QQ群里教授苗族歌鼟。这种千百年来只有身处大山深处才能听到的天籁之音,如今正在通过互联网传向四方。

  苗族歌鼟是苗家人用歌声来传情达意的多声部合唱艺术。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从稼穑农事到婚丧嫁娶,事事都用歌来表述,许多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歌鼟”来传承。因此,苗族歌鼟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承载着苗族人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

  穿过耸立群山,绕过环环直上的盘山公路,眼前的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发源地。千百年来,苗族先民在这青山绿水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植耕作之余模仿百鸟叠鸣、流水潺潺、林涛声声,创造了高低重叠、婉转悠扬的苗族歌鼟。

  苗族歌鼟省级传承人龙景平出生在靖州县平茶镇棉花村。在家族长辈们口口相传的熏陶下,龙景平10来岁时就掌握了苗族歌鼟的曲调和唱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歌师。

  “当年方圆几十里以内,村村寨寨的男男女女在一起唱歌鼟,有时候能够持续三天三夜。”龙景平回忆道,“有些青年男女没有见过面,在田间低头劳作时,便可以通过耳朵来了解唱歌人的才智和脾性,很多人是通过歌声开始相爱的。

  如今,“久藏深闺”的苗族歌鼟也面临着传承困境:一方面,年岁已高的歌师正在逐渐逝去,另一方面,苗族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无法进行口耳相传与教授。

  龙景平在靖州县城附近盖了一栋三层楼的木房子,专门用作苗族歌鼟的传习基地。每到寒暑假和节假日,他都会在学堂里免费教授苗族歌鼟。然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大多数一年才回来一次,即使想学也没有时间。

  “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就连大山里也有手机互联网信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最经济、最快捷的现代化手段来传播我们的文化。”龙景平说,“既然年轻人喜欢上网,那么就可以投其所好,通过互联网来教授歌鼟。

  从2014年开始,苗族歌鼟爱好者陆续在网上找到了精神家园。如今,关于苗族歌鼟的QQ群已经有接近20个。最有名的是广西梧州的爱好者建立的“靖州宝石苗族歌鼟”、浙江杭州爱好者建立的“苗乡会”和靖州县本地人建立的“苗族歌鼟”等。群成员少的有400人,较多的已达700余人,其中年纪大的50多岁,年纪小的只有10多岁,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间,群友们随时随地,想唱就唱。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几乎没落了的苗族歌鼟,又渐渐时兴起来。

  “近年来,靖州地区村民按照传统习俗操办婚嫁喜事,连唱几天苗歌的渐渐多了起来,传统民俗婚礼又受到热捧,苗族歌鼟开始在线上和线下重放异彩。”龙景平说。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