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最美的地方

08.03.2018  10:42

  青海新闻网讯 

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课间操。

  在雪域高原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城镇点缀着草原,草原拥抱着城镇。问及当地的干部群众草原上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他们会一口回答;在学校。

  因为,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最一流的基础设施在学校;最高处飘扬的国旗也在学校。

  3月7日一大早,记者走进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独具特色的高层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大楼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整个学校共有九栋楼,最高的有五层,这些楼房中有学生们的食堂、宿舍、教学楼、办公楼等。果洛州教育局调研员、州民族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尔科介绍说:“学校96%的学生来自全州各地的牧区,现有在校生1715名,共39个教学班,今天是开学上课的第三天,现在正是早餐时间。”

  初见学生扬杰拉毛,是在校食堂里,她嘴里小声地念着,手里拿着书时不时看上一眼。扬杰拉毛是来自大武镇的高三学生,再过92天就要高考了,从早上6点起床读书,晚上10点才能回宿舍休息,虽然很辛苦,但扬杰拉毛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食堂的叔叔婶婶们比她们起的还早,要准备学生们的早餐。

  问及扬杰拉毛学校的环境怎么样时,她说:“在我的眼里,学校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仅住宿费、学费全免,每月还补助240元的食堂饭卡,每一餐饭都有不同的花样,生活环境真的好。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环境,我的目标是考上西南民族大学,毕业以后为祖国、为家乡做贡献。”

  尔科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持续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先进教学仪器引进来了,各类图书资料充实了,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师资队伍壮大了……

  来到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实验室,教室里有48个座位,桌面上都摆满了成套的实验设备,指导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教师徐斌介绍,目前全校共有8个实验室,现在实验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

  徐斌在校已经有27个年头了。从1991年进校当老师,他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偌大的土地上,土木结构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显得孤零零的,到后来一栋栋楼房建起来了,教室里教学设备添置齐了,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了学生们头上,真是感觉孩子们越来越幸福了,那时候自己动手和泥收拾炉子的时候,压根儿也没想到今天学校能这么好。

  从实验室出来,正巧碰见学生加萨吉拉和他的父亲加曲本。只因前两日下雪,住在甘德县下藏科乡的他们没能按时到校报到,刚才办理了入学手续,特意来感谢校方。加曲本与尔科厚实的手掌握在一起,加曲本说:“孩子能在这么好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孩子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把娃娃放在这里,我们放心了。”

  教师熊英是2007年引进的一名历史老师,他说,天下的老师和天下的父母都一样,想让孩子受到教育,学到知识,有一技之长,虽然果洛海拔高、路途远、地处偏僻,但能让更多牧区的孩子成才,也是一名老师最大的心愿。

  熊英说:“现在学校还在投入大量资金,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师资力量,实验楼、图书馆、电脑视频教室、计算机信息教室、电子阅览室都有,在硬件上不比一些大城市学校差。以后,这里还会走出更多的学子,靠知识改变命运。”

  音乐响起,课间操时间,同学们锅庄起舞,笑脸绽放……

  学校是承载希望的家园。在尔科看来,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果洛州近年来的教育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计划、经费、教材、设备等各方面一直给予特殊政策,如今,很多学校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室,美观舒适的塑胶跑道,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别具一格的建筑,让学校成为了草原上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