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鸡妈妈” 住进了高楼 开上了小车 日子越过越红火

22.08.2018  00:00

绿野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成群的草原鸡正在悠闲散步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摄影报道)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上,绿野、蓝天、白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海晏县绿野养殖专业合作社正不断发展壮大。

  8月15日,记者在海北州海晏县绿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广袤的草原上,成群的草原鸡正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悠闲地打盹小憩。而看护着它们的“鸡妈妈”李利什吉也开始回忆起了一路走来的成功与艰辛……

  20年前,刚刚20出头的李利什吉便走出大山,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从摆地摊、开小店,到如今成了绿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李利什吉的成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风顺水。

  由于生态环保需要,2011年海晏县推行以草定畜,禁牧减畜,按照禁牧面积,给牧民实行补助。李利什吉的养鸡场也成了当时政策助推下的“新兴产业”。

  “土鸡在草原上自由奔驰,吃黄菇虫草、饮雪山融水,保证土鸡的天然健康品质。鸡粪还能作为天然肥料助力草场生长,帮助生态恢复。”

  抱着这样美好的想法,李利什吉先期购买了一批鸡苗,扎起了塑料大棚开始养鸡。但由于缺乏经验,一开始就实行放养的鸡苗很快就死的寥寥无几。

  经历了创业初期失败的李利什吉并没有因此放弃,通过不断地学习、考察,她探索出了草原生态鸡的成长良方。由于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李利什吉的养鸡场初见成效,还得到了海晏县当地政府,省级、州级的政策扶持和对口援建海北州的山东省相关单位的技术、资金帮扶。

  2013年,利用山东援建资金,加上州县配套,李利什吉在养殖场建起育雏孵化基地,采用自动化育雏。鸡苗的存活率一下子提高到了85%以上。如今养鸡场建起了新鸡舍,引进了新设备,顺利演变成了养殖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的员工也从创业初期的仅3人变成了如今的50多人。

  “现在企业发展好了,员工的腰包越来越鼓,个个开上了小汽车,前几年还空空如也的停车场,最近已经要提前去抢车位了。”李利什吉笑着说。

李利什吉向记者介绍合作社引进的最新孵化设备

  近两年,李利什吉还与山东省对口援建企业建立起长期联系,我有绿色资源,你有高端技术,这样的结合解决了养殖的空白时间,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市场需要,李利什吉这儿的草原鸡就能源源不断的走出去。李利什吉骄傲的说:“这样的合作让我的企业越办越好,我还想把这种合作方式总结出来,作为我事业成功的典型推向全州乃至全省。”

  如今这片6万多亩的草山上,每年出栏的成品鸡就能达到10万只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并与多家大型销售终端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产品投入市场以后常常供不应求。而李利什吉一手打造起的海晏县首个省级著名商标“金柴银胡”品牌也成了一张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的靓丽名片。

  说起如今的生活,除了“好”李利什吉还脱口而出一个字“忙”。

  “以前养鸡场不大,只是想着能通过这个小事业挣点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当老板、坐飞机、忙事业这些事儿我想都没想过。现在好了,我的企业牵动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和家庭的发展,我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每个月都会出省、出国学习考察好几次。”虽说每天都很忙碌,但李利什吉却乐此不疲,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员工的幸福,李利什吉累却快乐着。

“咯咯咯 咯咯咯”草原鸡围着尚占邦抢夺“下午茶”

  如果说李利什吉的企业是从一片灌木丛发展成了如今的大森林,那么来自海东市互助县67岁的老人尚占邦便是这片森林中一颗充满生机的老树。一路走来,他不仅见证着李利什吉的成功,还因为企业的壮大,过上了越来越好的老年生活。

  “我来这里已经工作了7、8年时间,从刚来这里,我们在塑料大棚里养鸡,到现在盖起了鸡舍,也有了先进的技术,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家里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家里有困难,老板也会给我很多帮助。”尚占邦不善言辞,但说起生活变化的点点滴滴,他的泪水顺着眼角的皱纹被风吹向了脸颊。

  一个企业的长足发展除了企业家自身的坚持和努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在成功之后,不少企业家也开始肩负起回馈社会的责任,李利什吉也不例外。

  如今绿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扶贫工作已经带动了332户农牧民成功脱贫,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80户。一年下来,每户至少能有2万元增收。不仅如此,李利什吉还一直关爱当地的老年人,连续7年,她每年都会为当地养老院的老人量身定做服装,并带去食品和日用品看望他们。

  “党和政府对我的事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今我的事业越来越成功,孩子们一个个有了自己的工作,我们在省城西宁安了家,还买了自家的汽车,每次来回两地也不用卡着时间点等大巴了。如今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而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回馈社会。”李利什吉说。

草原鸡正在进食

  近年来,海晏县立足区位、畜牧业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突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构建“4+4”现代农牧业生态发展模式为抓手,着力实施农牧业生态改造、畜牧良种、草畜联动、特色引领、龙头带动、加工转化、规范提升、品牌打造、科技支撑、平台保障“十大工程”。

  如今,海晏县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呈现出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安居乐业、农牧区绿色发展的良好势头。2017年,实现农牧业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5.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75元,同比增长11%。

  通过调结构,优化农牧业布局,海晏县以草畜平衡为切入点,禁牧草场208.64万亩、草畜平衡239.92万亩,减畜21.7万羊单位,聘用草原生态管护员90名,草原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践了“农牧耦合、草畜联动、种养一体、绿色循环”的塔列模式,推动草地畜牧业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转变,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

  与此同时海晏县以构建“链条完整、功能互补、业态丰富”的产业融合机制为目标,突出农牧业“促一进三”“接二连三”,培育合作社161家,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态全产业链,并依托青洽会、畜种展示会、音乐节等平台,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如今,海晏县已然成为是环青海湖高原生态畜牧业重要生产基地。

青海累计发放草原补奖资金169亿 惠及近80万牧民
   新华社西宁8月15日电  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获悉,截至今年7月底,青海已累计核发草原补奖资金169.人民政府
青海累计发放草原补奖资金169亿 惠及近80万牧民
  新华社西宁8月15日电 (记者 骆晓飞 邓万里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