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传递榜样力量 近4000人观看《草原之子》

20.12.2015  09:33

  青海新闻网讯 12月19日,话剧《草原之子》第五场在青海大剧院演出,在五天的连演中,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共同组织省、市直部门和单位,大中专院校,省军区,武警官兵和国有企业的广大干部群众观看,观看人数近4000人。

  《草原之子》以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为原型,展现了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党员的坚定信仰和精神追求。话剧的六个篇章以四季的变换形成了完整的时间链,诠释了尕布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自12月15日首演以来,《草原之子》在全省引起热烈反响,朴实的故事情节、感人的情景再现,让广大干部群众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深受洗礼。

  整场话剧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现场不少观众被剧中的故事情节打动,落下眼泪。青海省委党校51期中青班学员韩少儒看完演出后说,这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主旋律作品,尕布龙身居高位、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严三实”,不愧是时代的楷模,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通过话剧这种现场表现形式,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尕布龙省长与群众之间的真挚情感,并再次被他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西部矿业员工刘显梅说。

  【相关新闻】

   学习先进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话剧《草原之子》西宁演出活动综述

              为挖掘和宣传学习以尕布龙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12月15日至19日,《草原之子》在青海大剧院连续成功上演5场,这位牧民省长的先进事迹,以话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再次走进人们心中。

   还原真实细节,展现为民情怀

  《草原之子》全剧分为六幕,分别为《序曲》《夏之高原》《秋之西宁》《冬之金银滩》《春之凤凰山》和《尾声》,以四季的变换全面展示了尕布龙副省长的生平事迹。

  《草原之子》的序曲部分,通过放羊、挤牛奶、晾毛巾等生活化的舞蹈动作,以原生态的呈现方式,营造了金银滩草原上的生活氛围。话剧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重现了尕布龙深入农牧区调研实施调庄迁移决策、心系牧民,为进城的各族群众看病办事提供便利、拒绝为女儿上学提供“方便”、组织抗灾救援、带领西宁人民绿化南北山等五个故事。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剧中牧民省长的穿着,朴素的黑布鞋配蓝布中山装外套,外套已洗得发白,衬衣上打着补丁。“作为一名省长,他的工资比别人高出许多,但为了帮助农牧民,他几乎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当我在他家看到那套洗得发白的外套时,眼泪顿时夺眶而出。我们特意在剧中用这样的服装,是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他艰苦朴素的品质。”导演房蔚说。

  舞蹈编导马晓龙介绍,为了让话剧更接地气,烘托情境,《草原之子》不仅艺术化地展现了原型人物的生平事迹,还在剧情中融入了锅庄、酒曲、则柔等青海的歌舞素材。在台词和背景音乐中,融入了大量青海元素。

   学习先进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从《草原之子》创排以来,导演房蔚坚持记录着她的心得体会。在导演札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条命:性命、生命、使命。平庸的人只有性命,优秀的人拥有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才拥有性命、生命和使命。蓦然想到,《草原之子》的创作不就是成全我们所有演职人员做一个卓越的人吗?歌颂尕布龙省长这样的好干部不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吗?”

  为了真实反映尕布龙平凡而辉煌的一生,《草原之子》从创作到复排,剧组的所有人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感情。“这是一部由歌舞演员排成的话剧”导演房蔚说,剧组的56名演员全都是非专业话剧演员,他们克服了语言问题,不断学习表演技巧,越演越投入。

  饰演尕布龙省长的华桑舵杰告诉记者,为了把尕布龙的感人故事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话剧创排期间,导演和演员深入尕布龙生活过的地方创作采风,对话剧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反复打磨,才有了今天的作品。

  从20多岁到60多岁,从牧区到西宁,从副省长到南北山绿化副总指挥,为演好尕布龙,华桑舵杰搜集了尕布龙的生平事迹,一步步靠近尕布龙、学习尕布龙。华桑舵杰坦言,每次演出都是心灵的洗礼和震撼。

   演出震撼人心,引起强烈反响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剧中的每一处细节,每一句台词都触动人心,现场观众被深深震撼。

  在雪山救援故事中,牧民省长拖着病体,跌跌撞撞撑起马车为产妇挡风雪,自己却被冻成“雪人”,女儿撕心裂肺的一声“阿爸”,刺痛了现场观众的心。

  青海省委党校的一名学员在观看话剧时,几度落泪,他说:“尕布龙时时刻刻都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看完这些故事我心里触动很深。这部话剧给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赋予了新的意义,尕布龙始终坚定信念,无私奉献,我们需要接受这种教育。”

  话剧快结束的时候,当牧民省长说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我在入党时喊出的誓言!我一生没有别的,但我说话一定算话!”顷刻间,现场掌声雷动。

  而此刻,台下的老人贺宁也早已泪流满面。《草原之子》让她回忆起了曾与尕布龙一起共事的岁月。在贺宁的印象里,尕布龙一直艰苦朴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自己特别吝啬,只为帮助更多的牧民,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传递尕布龙的精神。

  五场演出,场场掌声雷动,每一位观众都从此记住了尕布龙朴素而深沉的爱民情怀和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形象。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三严三实”的楷模。他用一辈子的默默耕耘,向世人展现了政去人声后、丰碑在人间的崇高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