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今就任印度总理 四次访华将影响其经济政策

27.05.2014  00:16
核心提示:16日,莫迪在印度大选中获胜后在古吉拉特邦发表演讲印度新科总理莫迪今天正式宣誓就职,外界关注莫迪能否带领饱受经济低迷困扰的印度重新上路,继续追赶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在报道中直接提问:“

16日,莫迪在印度大选中获胜后在古吉拉特邦发表演讲

印度新科总理莫迪今天正式宣誓就职,外界关注莫迪能否带领饱受经济低迷困扰的印度重新上路,继续追赶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在报道中直接提问:“莫迪能否让印度更像中国?

印度著名智库政策研究中心(CPR)专家巴拉特·卡纳德今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莫迪深谙中国30年来的快速发展模式,也希望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印度身上。其访华之旅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深深影响着其上任后的经济政策。

印度研究专家、法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贾弗雷罗也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莫迪上任后,将凭借其此前在古吉拉特邦担任首席部长的对华经历,顺水推舟地推动中印企业之间的发展。无论莫迪曾经以多么强硬的面目示人,作为实干家的他将不会对华采取强硬态度。

四次访华互动频繁直言要学“上海模式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莫迪26日正式就职,在此之前,他与中国有哪些渊源呢?

克里斯托弗·贾弗雷罗(以下简称CJ):莫迪在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曾经四次造访中国。其最后一次到访中国是在2011年,当时的他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印度政治家了。

巴拉特·卡纳德(以下简称BK):莫迪在担任首席部长期间,为了古吉拉特邦的投资,与中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和投资者互动频繁。与此同时,他希望在这些互动中,利用中国的资金和专业性,在印度打造公路、铁路等世界级的基础设施。

FW:那么您认为在莫迪多次访华期间,哪一次对其影响最深?

CJ:我认为莫迪访华之旅中,2011年的上海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在那次的上海之行中,莫迪对中国的基础建设(包括公路、火车、发电设备以及深海港口)尤其感到印象深刻。在中国这些基础建设的发展中,莫迪看到了一个城市化进程的好例子。在参观完上海洋山深水港后,莫迪表示古吉拉特邦的多勒拉特别投资区要学习“上海模式”。该次上海之旅也促进了一项合作,莫迪与一家上海公司合作,设计了古吉拉特国际金融技术中心(GIFT),这是位于该邦首府附近致力于使用新科技的新城。

FW:这些访华之旅将如何推动莫迪未来的经济政策呢?

CJ:我认为莫迪上任后很有可能将更加开放印度的经济,他可能与印度大型企业协作。从这点看,他的经济政策将更加商业化而非市场化。

BK:莫迪对于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进步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中国的经济模式是莫迪想在印度进行尝试和效仿的。莫迪也希望中国这样快步伐的经济发展盛景同样在印度发生。从访华之旅中,莫迪意识到中国如何高效建设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需求,值得印度借鉴。此外,在强调制造业、加大出口多样性上,也非常值得印度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学习。因此,印度未来私有部门拉动经济的压力将会更大,以促进制造部门的快速发展。

中印企业明显互补莫迪上台将顺水推舟

FW:我们知道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曾被外媒认为可与中国比肩。莫迪竞选总理时也强调非常欣赏中国的发展模式。那么,您认为在其就任后,中印在经济上会有哪些深入合作呢?

CJ:事实上中印之间有大量的合作渠道。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就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很多的中国投资者。他就任后很有可能顺水推舟,进一步推动中国投资商在印度的投资。可以看到,印度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因此,印度现在需要很多的外商投资。相比国家层面的经济合作,也许两国企业间的合作推广将会更占上风。

FW:那么具体而言,您觉得两国企业如何进行合作呢?

CJ:中印两国企业之间有很明显的互补性。中国企业非常擅长能源领域、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在IT行业的技能也为外界所熟知,例如印度塔塔咨询服务本身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很活跃。因此,两国今后可以通过这样的互补不足来进行合作。

FW:您提到交通运输上中印的合作。您认为中印在高铁方面的合作是否为一个好开端?

CJ:当然是,如果中印在这方面有所合作,毫无疑问将会开启一个很好的开端。

BK:我认为中印两国之间开展合作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可以在高铁上进行合作。如果双方合作建设一条全国性的高铁铁路网络,可以满足双方开放合作的共同愿望。

FW:您认为,中印两国在贸易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

BK:毫无疑问,在莫迪就任后,两国在经济层面将会有更加深入的合作。但是有一点,莫迪在未来将尝试使得中印双边价值约600亿美元的贸易更加平衡。中国已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但部分印度人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中国也在试图使得中印两国的长期投资贸易变得更加平衡。正是中国的这一想法,使得莫迪鼓励加快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谈发展

同为“金砖”更搭调莫迪盼亲密不会强硬

FW:我们知道,同样身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金砖国家的框架下,您认为中印应如何牵手发展?

CJ:相比于前任总理辛格更倾向于西方,莫迪可能更倾向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可能更希望发展与中国和俄罗斯的亲密关系。尽管身为典型的民族主义者,但是我不认为莫迪将会对华采取“强硬”态度。因此,在金砖国家的发展框架上,相信担任总理后的莫迪将会与中国发展更多的合作。

BK:金砖国家在很多方面相对于西方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例如在气候变化、贸易和关税等问题上。可以说,金砖国家有着共同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也促使着金砖国家可以朝着解决经济问题的目标共同前进。“金砖发展银行”和金砖国家贸易体制的建设,将会为未来金砖国家的共同发展铸造牢固的基础。

FW:您为什么说莫迪将更倾向于中俄的政治文化呢?

CJ:莫迪强调的是国家的权威性,与此同时,他的政治态度集中体现了安全导向的观点。这些恰恰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身上充分体现。从这一点来看,莫迪和普京也就更为“搭调”。相比于在美国或是在欧盟,莫迪的这一步调更容易在中国和俄罗斯找到共同点。

巴拉特·卡纳德

印度著名智库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学者。他曾是印度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顾问组的成员。此外,他还是印度总理、国防部长、对外事务部部长等高级官员的咨询顾问。

克里斯托弗·贾弗雷罗

法国著名的政治科学家。他是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在法国著名学府巴黎政治学院教授东南亚政治。他是印度政治和社会学专家,曾经担任巴黎政治学院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学者以及国际知名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