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人大专题询问政府职能部门有诺必践

20.11.2014  12:40

   ——12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应答事项得以落实

  “西宁市选派的优秀骨干教师到青南支教,不仅对当地教育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而且对孩子们也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李连智说。

  去年9月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就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专题询问,常委会委员围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12项问题,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承诺办理这12项应答事项。

  会后,省政府及时召集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部门就相关工作做了专门安排部署,下发了分解细化询问应答事项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各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要求,认真办理落实,做到了有诺必践。

   常委会委员建议: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问题。

  措施一:适当扩大编制总规模。全省中小学新增2137名编制,其中六州新增编制2105名,占全省新增编制的98.5%,缓解了教师学科结构矛盾。

  措施二:规范寄宿制学校工勤人员配备,全省中小学共配备工勤人员6893人。

   常委会委员建议:解决偏远地区教师不足。

  措施一:我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招聘到农牧区乡及以下学校任教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且与学校签订8年以上服务协议的由政府补偿在大学就读期间的学费作为奖励。

  措施二:落实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制度,2.4万余名乡村教师享受到了200元~500元不等的乡镇人员岗位补助。

  措施三:将教师住房纳入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全省藏区县的教师周转宿舍已基本覆盖。

  措施四:加强教师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2013年至2014年,选派西宁、海东市和省属学校739名优秀教师赴青南三州开展对口支教工作;组织省内外高校1957名师范生赴农牧区开展顶岗支教实习。

   常委会委员建议: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措施一:提高编制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编制分解和调整权限下放给各市(州)、县编委,使编制配置更加合理。

  措施二:预留编制动态调整空间,建立起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蓄水池”,为各地实施动态调整预留编制空间。

  措施三:严格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管理。各地机构编制部门将重新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纳入各地编制总量,实行专项管理。采取限期返岗、调离等措施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1053名。

   常委会委员建议: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整顿规范临聘教师。

  措施一:调整和完善中小学校招聘政策,各自治州中小学校招聘70%的岗位面向六州户籍的考生。30%的岗位面向全省。

  措施二:整顿规范临聘教师,各级中小学校重新核定编制后,不得在编制外聘用临聘教师。积极鼓励现有临聘教师参加教师公开招聘。

   常委会委员建议:解决化隆县等地区特岗教师未纳入编制问题。

  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特岗计划”政策,截至今年7月,2010年以前招聘未按期纳入编制管理的211名特岗教师全部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其中,化隆回族自治县将2009年以前招聘的特岗教师及2010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

   常委会委员建议: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措施一:坚持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并举并重,在省、市(州)、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中,将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安排专门教学模块,做到课时、内容、师资三落实。

  措施二:开展先进典型教育,通过举办报告会、拍摄专题片,制作并发放“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乡村教师、优秀班主任”光盘等方式,弘扬优良师德师风。

  措施三: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教育门户网站设立厅(局)长信箱,建立行风热线。部分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学校网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对出现重大师德问题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常委会委员建议:加强和改进教师业绩考核评价工作。

  措施一:改革评价方法,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大德育和音体美学科的占比。

  措施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教育教学规律研究,认真实施课程改革,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课堂效率、质量上,规范课程设置,保证音体美课时,推进素质教育。

   常委会委员建议:提高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措施一:优化培训方式,采取脱产研修、送教下乡、远程网络等形式,对1.1万名教师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培训“种子”教师1000余名。

  措施二:实行教师培训质量监督员制度,采取自评、专家实地考评和匿名考评等方式强化考核工作。

  措施三:拓展培训渠道。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签订教师培训协议。六州与援青六省就教师培训也达成了相关协议。

  措施四:强化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去年9月至今年7月,对藏区1.5万人次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常委会委员建议: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

  措施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比照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水平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发了绩效工资。

  措施二:多渠道提高教师职工工资待遇。2013年,通过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建立高海拔地区折算工龄补贴、建立乡镇工作岗位补助、调整职工交通费补助和职工冬季取暖费补助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了包括中小学教师在内的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全省月人均增资达到936元。实施了包括教师在内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和提高目标考核奖的政策,月人均增加194元。

   常委会委员建议:扩大农牧区教师周转房建设覆盖面。

  措施:全省2010年至2014年累计下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中央预算资金5.46亿元,建设全省289所中小学校7375套教师周转宿舍,总建设规模26.47万平方米。目前,我省藏区县的教师周转宿舍已基本覆盖。

   常委会委员建议:加强和改进学校民主管理。

  措施一:健全民主管理,全省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大部分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综合管理、有效管理;加强了省级教育督导检查和考核,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常委会委员建议: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力度。

  措施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计划,2013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257.6万元,确保了2011年———2013年招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836人的经费落实到位。

  措施二:支持开展省属高校本专科师范生顶岗实习计划。201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497万元,支持省属高校本专科1525名师范生赴全省各地开展“顶岗实习计划”,置换出农牧区青年教师,参加脱产集中研修培训。

  措施三:支持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年省财政投入资金8700万元,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和省级培训计划,全省培训教师人数达3.2万人。

  措施四:建立省、市(州)、县、校教师队伍培训保障体系。建立国家支持、省级统筹、市(州)负责、以县为主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