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大州的“蓄势”与“谋变” ——“转型发展在海西”系列报道之一
【 编者按】 四月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素有“聚宝盆”之称的青海柴达木盆地春意萌动。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处于“寒冬期”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省委、省政府召开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海西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意见》适时出台,400个重点项目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同步开复工,一股“创新思想观念、提振改革信心、勇于担当奉献、凝心聚力攻坚、再铸海西辉煌”的热潮正在海西形成。最近,本报报道组深入海西州相关县市、企业、农牧区等一线采访,今起推出一组反映海西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系列报道,为海西加快发展提供舆论支持。敬请关注。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于青海,有两个数字可显其重要:占据全省90%以上的矿产资源,拥有全省45%以上的土地。
同时,青海重点打造的油气、盐湖、冶金等几大产业基础也在海西。“海西稳青海才能稳、海西发展青海才能发展、海西转型青海才能转型”,这决不是一句虚言。
然而,在过去的五年中,海西的发展已经触碰到了底线。2012年海西GDP为570亿元,占到全省的30.3%;而到了2015年,下滑至439.85亿元,只占全省的18.2%。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遭遇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发展进入了“寒冬”;另一方面,也与海西州资源禀赋息息相关。近几年,在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中,煤炭产业面临窘境,石油价格下跌严重,盐湖化工仍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有色金属行业部分关停。
是资源性地区发展的宿命,还是绝境求生重新打开一扇窗的机会,海西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痛并彷徨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而,海西已退无可退。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海西州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任务重、责任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更加奋发有为,努力提升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省长郝鹏指出,海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海西发展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各方面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海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131”总体要求,全力推进海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海西怎么办?是消极、被动等待外部市场有所变化,还是积蓄力量,逆境谋变?海西在思考。
从州委州政府到市县有关部门,从园区到企业,从上到下都有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等,因为企业等不起,海西也等不起!
4月5日,海西州在全州八个地区同时举行2016年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400个有效投资项目集体上马,在全州营造大干快干项目的浓烈氛围,吹响了发展的“集结号”。或许这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是提振爬坡过坎的“精气神”,是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海西期待着一次华丽的嬗变。
求生,蓄势等待
作为海西工业一区四园架构下的乌兰工业园,其目标是依托周边焦煤、盐湖资源,着力构建煤化、盐化产业链,打造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煤焦化工产业园和绿色食用盐及高端食药级氯化钾基地,而煤焦化工产业园的核心企业就是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受焦炭产品价格严重下滑的影响,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是在2014年底,那时,焦炭市场价格从1000元/吨跌到400元/吨,需求量锐减,全国像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关停了有7成。怎么办,只能硬挺,因为活着才是王道。”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世春说。
如何才能活着,庆华煤化公司在保持自身产品品质优势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产品方向,从高端的冶金焦转向低一个档次的化工焦生产。同时积极开拓南非、印度、土耳其等海外市场,虽然市场量不大,但首次实现焦煤出口,在逆境中开辟了一片天地。
“企业在困难时期,苦练内功,深入挖潜,降低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焦化产品,维系了基本的生存后,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一些短平快项目。”张世春告诉记者。例如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玻璃丝绵项目,有望今年6月投入生产。
市场不景气,产品价格下滑严重,而这时也正是原材料及建筑材料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恰逢其时。
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过“坎”的做法,就是借势而为,对落后工艺进行改造。
西豫公司年产十万吨粗铅项目建成后因为市场和工艺的问题,一直不见效益,企业亏损严重。“原先企业产品落后,产业链偏短,就算是市场行情好时发展也处处受阻,然而此次‘寒潮’却让企业觉醒,这是机遇。”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继安说。目前,企业已投资2.9个亿对落后工艺进行改造,计划今年11月投产,根据现行价格,产值可达15亿元,如果市场回暖,效益更是不可小觑。
此外,也正是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给了海西化建逆境中的机遇,“青海、西藏等地区加快建设使得海西化建的水泥销售没有停滞,给了企业储蓄能量的时间和调整长期经营战略的思路。”海西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介绍道。
企业艰难求生,全省上下积极谋划。
2月22日至23日,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带领有关同志分赴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深入企业、厂矿、园区调研,并召开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为海西发展定下基调:既要激发激活内生动力,还要加大支持帮扶力度。
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为海西转型发展把脉会诊、谋篇鼓劲。现在,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有作为、敢担当之风正在海西形成。
同时,政府积极协调降低电价、气价、运价等运营成本,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和监管,全部取消州级制定的涉企新生事业性收费;……这一切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信心,也给了企业一外推动力。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企业的能力、行业的价值,正是在逆境中爆发的,困难对于弱者是绊脚石,而对于强者却是加速器。逆境求生,不抱怨,不满足,积极应对,破晓即会来临。海西如此,青海亦如此。
破局,刚刚开始
“经济大环境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可以从自身管理上下功夫。这不,现在我们企业纯碱每吨产品成本从850元已经降到了750元,生存的空间也就加大了一些。”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文彩告诉记者。
在纯碱市场价格走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昆仑碱业突破自我挖潜增能效,自我加压。去年以来他们企业苦练内功,注重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定期与同行对标、优化生产过程、以单项能耗为单位进行降耗,加大产品研发,走高端路线……
“现在,在许多企业亏损面扩大时,我们企业却比去年有所改善,亏损减少,投资增加,修建了新的煅烧炉,且与青岛碱业合作后,市场也在扩大。”企业员工充满信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次后退只为更好的冲刺。
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对逆势破局的最好诠释。“市场是多变的,光伏产业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备受关注,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加剧,之后市场遇冷,许多企业被淘汰,而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终端市场的扩大,2014年3月开始光伏产业初步回升,现在又进入加快发展期。因此熬过来的,就是英雄。”公司副总经理黎小苏说,“不过,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住脚,并得以发展,靠的还是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现在在科技攻关下,企业多晶硅切片由原来的120克/片降低到了60克/片,随之成本大幅降低,竞争力显现,在产品价格恢复平稳后,企业也就充满活力,前景光明。”
此外,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壮大钾肥主业,打造护卫舰”实施原发展分公司与原钾肥分公司“两钾”合并工作,成立的新钾肥分公司生产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管理得到提升,降本增效成效显著;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市场倒逼下主动将盐湖资源与市场相结合,在市场较为空闲时加大对锂资源提取工艺的研发,加大技术改造。
青海省委党校现代企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凌宇谈起海西工业也说道:“海西是毋庸置疑的资源大州,但在今天的工业发展中资源已不是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此轮经济下行中,它让我们企业懂得除了资源,企业必须有原生技术。”当然,破局,在企业自身,也在政府关键时候的“狠拉一把”。
用改革的手段解决当前的难题。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海西加快发展和转型的意见》,确定对一些深加工的产业链就地就近放在海西;将海西作为全省的工业主战场、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主战场给予全力支持;安排10亿元循环经济发展资金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和建设;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推进海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海西的担保公司注入1亿元的担保基金;在“双百”工程、人才工程资金安排上倾斜支持海西。
与此同时,海西州聚焦多方力量扩大有效投资,把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项目开复工率、工业投资、社会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申报、城乡建设投资、金融撬动、银商政商环境,切实补齐投资短板。
今年一季度,海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地区固定投资39.45亿元,同比增长10.43%,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21.49个百分点,占青海省完成投资的19.7%,投资完成总量、增速位次分别排全省第二和第四。
面对这一成绩,我们在海西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是,不能过于乐观,一切刚刚开始。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十三五”的海西正在蓄势准备跳出陷阱,超越自我。
转型,一张一弛
从单纯氯化钾的开采,到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形成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合成氨、尿素、PVC、碳酸锂等化工产品,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一直是进行时。
这还不是全部,盐湖提钾后以副产的老卤氯化镁深加工为主线,在察尔汗形成盐湖化工和煤炭化工结合的工艺路线,利用引进电解技术生产金属镁。还通过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带动盐湖钠资源等多种资源综合开发,在盐湖地区构筑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盐化工、煤基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冶金、建材工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企业不创新就会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钾肥市场价格走低,正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想走远必须转型发展,开拓新出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王石军说。
与此同时,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也调转了船头,虽然,焦炭市场需求一度走高,但原材料上涨和市场价格的走低,使得企业不得不面临生产多少就亏损多少的困境。但煤化工副产品最末端的煤气却潜力无限。
“原来焦炭生产中的煤气由于没有下游产业我们直接燃烧后排放,现在以焦炉煤气为燃料制13000吨/年玻璃丝绵项目正在建设,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煤气生产由副变主,修建输送管道供应德令哈工业园区,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前景。”总经理助理吕俊杰说。
今天,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在市场倒逼下悄然兴起,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创新转型的机会。任何企业已经不能株守于浅层的现有产品及产业链,而是去探索创造或利用技术和市场的突变,从大势中寻找出路。
除了传统工业,海西也在发展中寻找新的可能,新的契机。
2015年夏季,“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的享誉国内外,是海西人始料未及的。整个夏天,茶卡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31.64万人次,同比增长136.4%,旅游收入4600万元,同比增长298.8%。突如其来的游客量让茶卡乃至海西应接不暇,但这也让海西州看到旅游资源的前景。
另外,新能源、柴达木枸杞、福牛、藜麦和果树种植等特色化生物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已经在海西大地上像春笋般成长起来,为海西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传统工业是海西工业、海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四大基础性化工产业能不能转型,培育的新业态能不能发展,这些产业能不能支撑海西的“十三五”?关键在供给侧改革。”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们发展的重点除了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外,要突出新能源,以太阳能为主的,光能、光热、光伏,镁业,新能源的重大突破,形成千亿元的大产业;同时,海西在新材料领域有优势,我们就要利用这一优势,打造“海西制造”;依靠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厚实的工业产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我们的信息产业启动;在生物产业方面,依靠柴达木的特色产业,枸杞、藜麦、有机牛羊肉,在“十三五”打造百亿元产业以上的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这个是朝阳产业,现在我们已经具备打造5A级景区,具备打造一些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所以“十三五”期间希望早一年突破一千万人次,当然要全力打造品牌,打造新业态,释放新动能。
诚如文国栋所言,“十二五”期间,海西州经济探底,同时也是一个建设期,五年中全州投资2600亿,却几乎没有释放什么产能,相信咬牙顶过去,待经济复苏时,这些产能全面释放,那么海西必然会迎来二次创业,再次腾飞,对此海西州是有信心的,也是有底气的。
海西,我们等待着!(芈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