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藏区行 青海故事:春到俄尔金村

06.04.2015  12:42

  沿着柯曲河逆流而上,约10公里的路程,便进入了俄尔金沟。这里海拔4200米,冰川雪山的融水从远方汇集而来,清澈的俄尔金河滋养着这条沟壑,沟壑里分散居住着133户牧民人家,这里便是甘德县下贡麻乡俄尔金村,一个纯牧业的藏族散居村。

  49岁的藏族汉子谢江是村党支部书记,他是个热情的人,听说有记者来访,骑着摩托车来迎接我们,厚实的手掌握到一起,谢江的脸上笑开了花。

  在这片雪域深处,牧民分散居住,车行数公里才会看到一户人家。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使这片草原发生着变化,而牧民的幸福生活是其中最大的变化。

  从2013年底开始,俄尔金村的生态畜牧业上了一个台阶,其核心就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牧民的增收致富,去年,实现增收20万元。

  一方面是因为生态保护需要禁牧、减畜,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减畜而减少收入,这似乎是一个矛盾,而化解这一矛盾体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生态畜牧业,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

  谢江告诉记者,2013年底,村里利用合作社启动资金20万元,购买了41头奶牛,这是村里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迈出的第一步。到了去年5月,又用政府扶持82万元资金,购买了155头奶牛。与此同时,村里有36户牧民以奶牛和草场的入股加入合作社,其中牧民入股的奶牛是208头,草场是10万亩,使合作社的奶牛规模达到了404头。

  政府的资金以及政策的扶持、牧民的奶牛及草场的加入、以及分散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俄尔金村的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去年,仅牦牛牛奶的生产就达到了3.3万公斤,收入28万多元,除去人工工资、运输成本等,实现纯利润19.6万元。去年底,入股的36户牧民家庭,每户实现分红5456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合作社成立之初,很多牧民持怀疑态度,虽再三做工作,很多牧民还是没有信心。俄尔金村共有党员13名,合作社起步最艰难的时候,13名党员无一例外地加入了合作社。可以说,他们是合作社的坚实基石。去年底,分红结束后,很多牧民看到了甜头,主动找到村党支部,积极要求入股。截至记者采访时,又有20户牧民加入,这样全村共有56户牧民入股合作社,而且申请加入的户数还在增加之中。

  近几年,记者在青南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青南地区牧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草场奖励与补助;二是采挖虫草的收入;三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收入。对于俄尔金村而言,这里的虫草资源非常匮乏,所以国家的草原生态奖补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村支书谢江家为例,他家有7口人,草场面积1700亩,他家每年的草原生态奖补是7900元。

  下贡麻乡驻俄尔金村的干部东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俄尔金村每年的草原生态奖补加林补(灌木林补助)共计287万元,平均每户2.1万元。

  离开谢江家,我们又驱车前往了牧民班多的家。班多的家住在俄尔金河的河畔,晶莹剔透的河水在冰层的下面流淌,班多的妻子德琼是个勤快人,她拿起茶壶去俄尔金河里舀水,给我们煮奶茶。

  班多一家5口人,草场面积6000亩,每年的草补4.6万元,林补5000元,仅这两项补助就高达5.1万元。在村里的畜牧业合作社,他将自己的6000亩草场全部入股,去年,他除了5456元的奶牛入股分红外,还领到了1万元的草场入股分红。

  像班多这样的牧户,他们为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核心就是减畜。10多年前,班多家牲畜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头牛、70多只羊,因为生态保护,如今他家仅剩下15头牛。虽然牲畜大量的减少了,可收入却比以前多了。班多家的变化是三江源牧户变化的一个缩影。

  3月底的俄尔金村乍暖还寒,但尘封了一冬的河面开始消融,春风里也带来一丝丝暖意,牧民们黝黑的脸上充满笑容。新的一年里,新的希望正在翘首企盼,俄尔金村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李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