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绿色地毯世界 铺架“一带一路”通道 ——2017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特刊

06.06.2017  22:32

特稿

这是一个历史机遇

今天,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举办的藏毯展,为人们勾画了一幅向西开放,融合发展的新蓝图,创造了一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既要站在青海看青海,又要跳出青海看青海,还要面向未来看青海。我们深知,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主动权,只有开放融入,才能加快发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这是强省之策,核心是提高站位。而每年初夏盛开在高原之巅的这朵“藏毯”之花正是我们找到优势、找准方向、扬长避短、借势发展的有利平台。

绿色发展,世界潮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节点省份,如今的青海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感召下,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主动抓住绿色产业,以藏毯为媒,运用人文优势,打开了以绿色产业、特色资源为主导的发展新通道。

这是一个加快藏区发展、惠及藏区百姓的历史机遇

“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藏区发展的这一历史机遇,以开放的态度积极融入藏毯展会这一国际平台,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打破了原本闭门造车的局限,加深了青海与西藏藏毯行业的交流,同时,通过藏毯所蕴含的西藏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也将提高西藏地毯的知名度。”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B馆的出口处,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展厅内陈列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藏毯格外引人瞩目,展厅负责人也是拉萨地毯责任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企业想要走得更远,只依靠自身拓展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而藏毯展会恰恰是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最好舞台。”据介绍,近几年来,借力藏毯展会这一国际化、专业化的展会平台,拉萨地毯责任有限公司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广。

藏毯价格飙升,当地牧民能否从中受益呢?目前很多藏毯加工企业已经将加工车间建到了牧民的家门口,羊毛从高寒地带剪下来之后,富有经验的牧民能够就地加工编织藏毯,而仅此一项,他们的收入每年就能增加3000元以上。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拴马村洪秀才让一家以放牧为生,养着200多只羊和80头牛。眼下正是每年一次剪羊毛的时候,这让老人有些兴奋。洪秀才让说,一只羊一年剪一次,现在一公斤6元至7元,(羊毛)一年能卖个1000元左右。”

洪秀才让老人告诉记者,一只可繁殖母羊一生大概可以剪6次羊毛,而一只肉羊则通常可以剪两次羊毛。除了卖羊毛,当这些羊不再适宜产毛后,会以每公斤50多元的价格卖给屠宰场,而这能为洪秀才让一家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靠着养羊的收入,洪秀才让老人一家不仅盖了新房子,还买了小轿车。

“我省藏区有丰富的藏羊毛资源,但织毯工业还比较落后,大力发展藏毯加工业,有利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藏毯展会这一国际专业平台,旨在让本土企业加强与外商的合作,共同研究促进藏毯产业的发展,帮助藏区成就更大发展。”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毋庸置疑,举办藏毯展会对于进一步发展青藏地区藏毯工业、繁荣藏区经济、扩大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帮助藏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如今,随着藏毯产业社会化系统工程的实施,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手工藏毯市场的紧俏,给农牧民劳动就业渠道的拓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是一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

借助“一带一路”抢抓先机,在积极融入赢得发展的同时,“一带一路”本身赋予的新内涵、新机遇,相得益彰的互补,无疑为青海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动力支撑。

根据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架,我省一方面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以西宁、海东、格尔木等沿线城市为支撑,构筑交通枢纽、经贸产业园区、人文交流基地等开放合作新平台;另一方面,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紧密衔接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力争使青海成为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通道。

积极推进口岸建设,加快实现口岸“大通关”。以打造内陆出口货物集结地和中转站为目标,推进口岸开放,继续开辟更多的国际(境外)航线,打通我省向西开放的出口贸易通道,为实现口岸“大通关”创造条件。把综合保税区建设作为推动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和临空综合保税区。推进陆路口岸的开放,创建国际物流出口基地,成为面向全国,重点辐射西藏、新疆的区域性国际物流集散地。

新机遇的到来无疑为青海的产业转型、经贸往来增添了双倍的动力。

我们看见,省政府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三国有关部委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西宁市政府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政府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海东市政府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政府签订缔结友好城市;我省太阳能、绒纺、旅游等行业企业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等国企业签订一批合同和合作协议。

我们也看见,一条条美轮美奂的藏毯插上翅膀“飞”出了国门,一幅幅制作精美的藏毯成为青海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一个个青海藏毯企业从弱到强,逐渐书写着青海外向型经济产业的新优势……以藏毯为媒,青海正在编织着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海绘就了清晰发展蓝图。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青海藏毯产业利用我省特有的几大优势,已成为全省富民产业之一,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还成为带动我省畜牧业发展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脱贫致富,注重民生改善的历史机遇

窗外花红柳绿,屋内织布梭梭。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索卜沟村的藏毯加工点上几位农家“织女”正在织机前手持羊毛精纺线有条不紊地工作。他们都是索卜沟村的村民,去年,她们在省商务厅驻村工作队的扶持帮助下,接受了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如今她们都可以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

“以前没有啥手艺,只是种地,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今年村上开了这个手工藏毯加工厂,就来学习,不交学费,反而给我们一天20元的补助,而且就在家门口,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顾上家。”村民林三秀一边细心地拨动线条,一边告诉记者。

回忆往昔,2004年7月,首届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在碧水连天的青海湖畔落下帷幕。首届展会的举办,带动了全省藏毯产业的快速发展,参加展会的国内外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成交了部分进出口合同,成交金额达800多万美元。当年,青海藏毯企业出口创汇达到1500万美元,从事这项产业的农牧民人数超过1.3万人。

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藏毯产业不仅仅是独具青海特色的优势产业,更能够带动广大牧区的牧民增产增收,对于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据统计,藏毯出口每增加100万美元,就需要新增从业人员1600人,因此藏毯产业已成为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的新途径。

“扶贫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自信,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依靠自己的劳动走向富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省扶贫局从资金、信息、技术上对扶贫村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据省扶贫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我省通过补贴培训经费,合理延长培训时间,加大岗前培训力度等方法,对藏毯编织工和车间负责人进行了有效培训,充分调动了农牧民转移的积极性,稳定了编织工队伍,确保了藏毯产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与此同时,我省把扶持藏毯产业做大做强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乡村的半成品加工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如省内的藏羊集团、雪舟三绒等骨干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藏毯产业中,积极吸纳周边地区贫困群众劳动力,增强吸纳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切实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孙海玲)

记者走笔

一次展会 一次机遇

十余年的锲而不舍,青海,这座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上,以藏毯为媒,依托其民族性、国际性、专业性的水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青海走向世界,基本形成了产业配套、链条完整、品种齐全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大美青海”一张通往世界的“金名片”。

当全球七大地毯主要生产国齐聚“夏都”,瞄准青海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时,青海也以最饱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藏毯的魅力。人无我有的资源禀赋,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不竭的生产力,借助展会的力量加快培育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再以展会为媒为企业“走出去”助力,“藏毯展”无疑成为一个世界地毯产业的大舞台,称为融入“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一次展会,一次机遇。“编织绿色地毯世界、铺架‘一带一路’通道。”全国10多个省市建立20多个生产基地,国内经销商达1300多家,藏毯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正向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藏毯展”,进一步深化着我省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促进着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连续举办十多年的机遇,青海将藏毯、世界地毯、丝绸之路三个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世界地毯主要生产国家客商代表共同的聚焦点和未来合作发展的精髓。

一次机遇,一次挑战。在这里,世界地毯一流的产销企业聚集,世界一流的地毯生产技术闪耀,世界最珍稀的地毯精品荟萃,世界最广泛的地毯交易对接,青海的、国内的、国际的企业发展壮大。即使青海藏毯产业多年的发展曾面对危机,但同时蕴含着发展的新机遇,每一次的危机既是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低谷期、生存期,也是产业走向新的发展的调整期,跨越期。地毯生产历史悠久、毛绒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开发出比较完整的纯毛系列、丝毛系列、丝绒系列、地铺系列产品,建成藏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羊毛机制地毯生产地……随着中国未来地毯市场需求的井喷时代的到来,青海,已经逐步成为象征世界地毯发展的高地。

一次机遇,N次对接。这是一个与神秘悠久的地域文化唇齿相依,与特色产业的培育紧紧相连,与开放步伐的加快相伴相生,与千千万万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蓝图息息相关的展会。“跳起来摘桃子”借力持续发展,青海藏毯特色产业打造培育不断“洗牌”。与合作理念对接,编织绿色地毯世界、铺架“一带一路”通道,这是青海的倡议,也是参展国家的共同期盼;与发展战略对接,藏毯展对促进西部地区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海玲)

一线传真

“丝绸之路上的缘分”

“从伊朗的阿巴斯港口出发,途中穿越印度洋,一路向东,耗时20天左右,最终抵达中国广州。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每一块波斯毯都是一个月前,经过这条线路海运到中国的。”第一次参加藏毯展的“青海伊丝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这次藏毯展上“赚足”了眼球。

因为这个“新面孔”的参展,让伊朗和青海的距离更为亲近。公司负责人韩国鑫说:“以藏毯为媒,我与伊朗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情,所以说,藏毯展是我与伊朗、与藏毯结缘的机遇。”

去年的一次“藏毯”之行,坚定了韩国鑫要通过藏毯展会开拓市场的信心。今年是他的公司第一次参展,展厅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来自伊朗的波斯毯。在韩国鑫的眼里,青海藏毯潜力巨大,魅力无限。之所以要开拓这片从未尝试的领域,是因为从去年的考察中明显感觉到了藏毯展会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升,从中也感受到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部巨大的市场空间。

于藏毯而言韩国鑫是第一次参展,但他的创业史却已有十多年之久。早在13年前,这位地道的撒拉族汉子就与自己的同伴在杭州做少数民族围巾生意,主要出口伊朗,在西宁市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下,去年,韩国鑫带着伊朗的波斯地毯回到了青海。

“一方面是为地方经济做点贡献,一方面是把伊朗技艺精湛的波斯毯进口到国内销售,把我们的好产品出口到伊朗,有出有进既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中稳住脚,还能实现互利共赢。他的公司从单纯的出口发展为今天的“进出口”双向贸易,他认为这是“一带一路”带给他的机遇。

为何要进口伊朗地毯?韩国鑫说,伊朗作为世界顶级手工地毯的生产国,在打造精细产品方面所投入的心血和用心程度,是其他地毯生产地区无法比拟的。他们制作一块地毯就当作一件作品,在1平方厘米面积的地毯上能打200多个结口,将人类手工操作发挥到了极致,这或许能给青海藏毯制作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启示。

“展示了商品,交到了朋友,借鉴了经验,开拓了市场。”韩国鑫这样表述在藏毯展会上的收获。“参加了藏毯展让我了解到了顾客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工艺和图案,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互相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我觉得非常好。”

“这是从伊朗进口的波斯毯,纯手工制作,技艺精湛,价格相对也比较昂贵。”采访间隙,不时有人上前拍照、询问。韩国鑫和自己的团队成员热情而又认真地向游人做着介绍。

“公司为何取名伊丝缘?”面对记者的提问,韩国鑫讲道:“因为我们公司进出口的国家主要是伊朗,这个‘伊’字也有伊朗之意,‘丝’指的是丝绸之路,缘有缘分的意思。”

正如这个响亮又好听的名字,在藏毯会这一平台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到青海投资兴业,越来越多的青海商人走出省门寻求商机。(孙海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