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保卫战”三个关键词

25.07.2015  11:57

  当前,动粥疾病已成为我国公众头号杀手,“坏胆固醇”则是其背后元凶。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一致认为,“坏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但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较易识别的动粥疾病危险因素相比,公众对于血脂异常的认知率偏低。专家指出,从管理胆固醇的角度出发,打响“血管保卫战”有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心梗和脑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 陈伟伟

  动粥疾病是血管中的潜伏杀手,公众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属于动粥疾病范畴。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渐阻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或卒中,危及生命。

  关键词二:最主要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马为

  由于“坏胆固醇”升高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对胆固醇管理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认为“血脂高一点没关系”,直到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动粥疾病时才追悔莫及。事实上,“坏胆固醇”是导致主要动粥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液中过量的“坏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斑块,使得血管的管径变窄、血流减少,从而导致心脏、大脑等脏器缺血,造成动粥疾病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在“坏胆固醇”造成恶果之前,把它有效地管起来。

  关键词三:他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樊东升

  “‘坏胆固醇’升高之后,光靠‘少吃多动’就能让胆固醇指标恢复正常”,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体内约70%的胆固醇由自身合成,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坏胆固醇”偏高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仅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一旦停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再次升高。其实,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高胆固醇血症阶段,他汀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浓度;在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腔发生狭窄阶段,他汀应用可缓解病变进展,较大剂量的他汀可以逆转病变的进展,减轻管腔狭窄程度;到了血管堵塞发生心肌梗死等事件的阶段,强化他汀治疗还有降脂以外的作用,有益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坚持服用他汀药物的时间越长,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收益就越大。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