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人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5.01.2015  12:58

  青海新闻网讯

   主持人:记者李欣

  嘉宾:曹萍 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

            赵潜 省人大代表、黄南州热贡艺术馆馆长

  主持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今年我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那么,该如何加大对我省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扶持力度,把更多好的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基层群众真正受益?

  曹萍: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要统筹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让文化惠民真正扎根基层,就应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抵制低俗、落后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还要从基层发现挖掘一批懂文化、爱文化、有管理能力、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文化能人充实到各文化馆、文化站,提高他们的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把输血转变为造血,通过文化下乡、培训专业文化人才等形式逐渐催生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赵潜: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文化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广大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然相对薄弱。从我省实际看,硬件确实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少基层的文化设施是从上至下一级一级淘汰下来的,真正分配到乡上、村里的设施已经老化落伍,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建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避免脱离实际以及由此造成的闲置浪费。应关注不同区域基层群众的喜好和需求,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为基层群众“量身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多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乐在其中。

  建议加大人才交流培训和项目支援力度,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支持计划,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