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夯实青海小康基石

24.12.2020  13:30

  “以前道路交通不便,回趟老家真心困难。现在全省各县都通了二级以上公路,尤其还实现了‘通村畅乡,客车到村’,我和爱人节假日经常会坐班车回去看看父母,有时间多陪陪老人真的感到挺幸福的!”在西宁工作的韩先生说。

  2019年底,中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第二座民用机场——果洛机场5G基站正式开通,标志着该机场率先迈入“5G+智慧机场”时代,成为中国开通5G网络海拔最高的机场。

  “未来,果洛机场不仅能满足室内、室外的高速上网,随时随地移动支付等需求,还可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回传等功能,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智慧的出行体验。”青海机场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涉藏州县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政策机遇,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建设投入力度,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全省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统筹协调发展 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格敦、格库(青海境内段)铁路开通运营,西成铁路先期工程开工,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023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643公里;

  高速公路实现市州全覆盖,畅通西宁“外环内网”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含一级)达4040公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构建;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容量进一步加大、便捷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铁路方面,已形成“人尽其行、货畅其流”对内对外开放的新通道。

  2020年6月,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的格库铁路(青海境内段)开通,从格尔木到库尔勒将由原来的26小时缩短至12小时。该铁路的建成对我省进一步完善铁路交通网络、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条对西开放、国际合作的希望路、幸福路,也是一条连接青新的民族路、团结路。

  从2016年的营业里程2380公里,发展到2020年营业里程3023公里,不断延伸的铁路网为青藏高原带来全新的运输格局,也让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底气越来越足。

  截至2019年末,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旅客发送量完成1555万人次,较2015年末增运36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货物发送量完成3451万吨,较2015年末增运440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5%。

  公路方面,全省交通运输供给总量不足的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

  截至2020年8月,全省通车总里程达8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含一级)达404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达12757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达71004公里,普通国道、省道中二级及以上比例分别达79%、21%。

  全省8个市州、67%的县城通高速(含一级)公路,100%的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基本形成“外通内连、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公路网络,总体实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基本实现了“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通畅、省际连通”。

  民航方面,形成“一主六辅”的运输机场运营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省相继建成果洛、祁连机场,完成了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形成了以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为区域枢纽机场,辐射玉树、果洛、格尔木、德令哈、花土沟、祁连6个高原支线机场的“一主六辅”运输机场运营格局。

  截至2019年底,全省5个州(市)至少拥有一个运输机场,州(市)级运输机场覆盖率达到62.5%,比“十二五”提高25个百分点;机场密度达到0.097个/万平方公里。

   夯实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以来,我省贯彻国家战略更加有为,形成了以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路径、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省为引领、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编制上报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省方案,构建了“1﹢7﹢8”能源规划体系,系统性、全方位推动我省主要战略意图、重大能源项目纳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

  五年间,瞄准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目标,集中大规模重点开发海南、海西基地,两个清洁能源基地全部跃过千万千瓦级大关;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同时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占比实现过半的省级行政区,而且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近90%、发电量占比达到90%,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率先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单元和电力增量的主体,通过清洁能源基地减少550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排放。

  五年间,直流外送能力加速发展,青豫直流于2020年7月15日启动送电,是世界首条高比例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年内送电30亿千瓦时,不仅有力促进了华中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国家能源格局优化转型,而且为送受地贡献了25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空间。

  五年间,连续3年启动“绿电”行动,持续刷新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2020年完成了三江源绿电100天的实践,再创能源清洁发展世界纪录,累计供电60.37亿千瓦时,替代燃煤4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500万吨,让全省人民生活用上更清洁的能源,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年间,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网骨干网架、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一批支撑性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及投运,有力支撑了全省能源投资快速增长,能源项目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8%以上。

  五年间,全省能源民生实现稳步提升。在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等高海拔地区建成10千瓦以上独立光伏电站近400座,有效解决了无电乡、无电村用电困难问题;完成了“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累计实施960个项目,惠及省内48.5万户186.3万贫困人口;实施光伏精准扶贫工程,建成光伏扶贫规模73.36万千瓦,每年产生扶贫收益约5.7亿元,助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夯实基础保护生态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三五”期间,我省农林牧水气共落实各类资金1027亿元,建设了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引大济湟西干渠灌区,拉西瓦、扎毛、马什格羊水库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4万公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3万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29.8万公顷,“菜篮子”生产基地128个,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17处,完成6州30个县草原监理站和13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站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4州13个县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不断完善“一屏两带”生态格局,加强三江源地区等“五大生态板块”重点区域生态建设,相继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生态综合治理、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等生态重点工程,使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来,投入资金180亿元,完成造林面积80万公顷,森林抚育14.33万公顷;改良退化草场2533万公顷,防控草原有害生物171.27万公顷,黑土滩治理75.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87平方公里。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2%。

  扎实推进《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先后打出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行动等一系列“组全拳”。

  期间,开展了7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场)建设,建成2100个高原美丽乡村,完成5.2万户、20万农牧民易地扶贫搬迁,改造20万户农牧民危旧房,巩固提升234.6万人、3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实现绝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目标。

  农牧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覆盖4015个村庄和农牧民定居点,农牧区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村庄达87.5%,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行政村达400余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改造农村户厕13.03万座,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68%;4111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回首“十三五”,我省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解丽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