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西区:就业社保强民生之机增百姓之福

31.12.2014  19:23

 

 

 

 

  项项惠民工程、件件利民实事、张张幸福笑脸、串串和谐音符……作为民生之基、民生之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是加固民生工程的一道“安全锁”。

  2014年来,在城西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城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打造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美丽西区、基层党建“四个升级版”主线,始终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民”字为重,“实”字当先,着力在服务创优、工作创先、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出实招,以民生体系建设促和谐、人事管理建设促规范、人社法治建设促稳定、基层组织建设促发展、群众路线建设促服务、能力作风建设促落实、精细管理建设促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七建七促”工作深入推进。

  一年间,随着一项项务实之举汇聚成的一个个喜人数据,城西区人社工作各项目标实现新突破,西区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拎包入驻的

  西区创业梦工厂

  关键词:孵化基地

  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梦想。特别是对于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的条件下,走上创业道路更属不易。而在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中,情况却大有不同:这里有一群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有与之对应的帮扶机制,有相关部门的协助,他们正一步步走向创业的成功。

  【亮点收获】

  运营20个月来,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成功市场化转型1户、毕业5户、出园2户;中心现有入孵企业29家,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利润400余万元。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运营理念及服务模式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被市长王予波誉为“西区创业梦工厂”;12月2日,中办、国办检查组领导对孵化中心给予了“心胸开阔,入孵者不分区域;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选定入孵企业;理念好、起点高”的高度评价。并于今年,被西宁市政府授予“西宁市孵化基地”。

  【创新举措】

  完善孵化的带动效应

  为切实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的带动效应,城西区人社局始终坚持走品牌之路,不断创新孵化理念,建立健全孵化园企业进退制度等,着力提升入孵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建设、商业营销等能力,并完成全国创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

  不断改进孵化园服务模式,打破以往一孵三年的规律,形成成熟一家、出园一家、再孵一家的循环孵化模式,充分发挥中心“三区四平台”功能,在各个层面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为创业者提供精细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效益,形成西区孵化模式,成为省市创业孵化借鉴样本,示范作用日益显现。

  率先探索创业城区化

  针对中心现有场地有限的问题,为凝聚全社会支持创业的合力,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的外延,积极推进创业城区化,在青海师范大学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引入西区孵化模式和管理理念,目前已入园创业12户,带动就业48人,运行形势良好。

  构筑西区

  和谐稳定社会基石

  关键词:劳动关系

  群众的利益再小,也是人社工作的“第一信号”;而用人单位的“呼声”,也同样是人社工作的“风向标”。2014年,城西区人社局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了城西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了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劳动保障监察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能力,为城西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亮点收获】

  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案79件,其中裁决39件、调解3件、不予受理20件、自行协商撤诉8件、其他9件、结案76件、结案率96%;完成区人大对仲裁委办案情况检查;企业依法备案581家,涉及劳动者56083人,签订劳动合同人数49365人,其中,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8%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81%,劳动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受理投诉案件125件,清欠工资839万余元,涉及585人,其中清退用人单位收取的押金1.3万元。

  为了更多人

  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就业创业

  就业创业作为社会中关乎每一个社会人的问题,它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是咱老百姓的头等大事。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凸显,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城西区人社局就业工作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交出了喜人答卷!

  【亮点收获】

  全年,城西区人社局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86人,失业人员就业4824人,帮扶“4045”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45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大学生实名制登记1140人,就业人数1082人,就业率94.91%;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7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1294.74万元。重点扶持创业389人,创业带动就业1933人,审核发放1242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743万元。

  【创新举措】

  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方式

  完成全区人力资源体系整合,与辖区宁辉人力资源公司等12家社会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定期召开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实现信息共享。针对企业政策知晓率低的问题,先后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等,组织联点社区干部先后深入社区、农村、校园,对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宣讲;组织开展以“市场营销”为主题的“创业讲堂”系列活动,先后深入力盟等市场多家个体工商户中,现场讲解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市场营销、商战演练、创业交流等服务,“创业讲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用性、互动性和分享性,吻合市场动态,效果十分明显。今年还组织10户入孵企业参加全市创业大赛,其中6户进入百强、3户进入前十强、2户获得优秀奖、1户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落实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为进一步解决创业人员资金瓶颈问题,城西区人社局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先后对28家入孵企业给予房屋补贴42.6万元;6家入孵企业奖励补贴1.2万元;18户企业落实岗位补贴40.75万元,切实解决了个别入孵企业资金紧缺的实际困难。同时,城西区人社局结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印制宣传资料15000册,组织联点社区干部先后深入社区、农村、校园268次,对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宣讲。

  优质资源

  栽下梧桐引金凤凰

  关键词:人才强区

  为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资源作用,城西区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城西区人社局不断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亮点收获】

  公务员培训340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74人,完成25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变更工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100%;完成全区干部职工人事档案资料补正及档案盒更换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务员13名,招录大学生“村官”及“三支一扶”大学生10人,辞退公务员1人;完成2013年度全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晋级、晋档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薪级等工资审批事项1500余人次,准确率达100%。配合完成市人大对我区《公务员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上报《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公务员平时考核现状》等调研报告。

  授人以渔稳定就业创业之路

  关键词:培训服务

  小李想经营一家美甲店,一直以来非专业的她找不到培训的门路。参加了城西区人社局举办的美甲大赛并经过专业培训后,她感悟到:“经过一周的专业培训,让我对美甲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将来我打算把美甲工作室重新整理,将在这里学到的用于实际工作中。”

  【亮点收获】

  一年来,城西区人社局大胆创新培训方式,率先探索一体化的培训就业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培训城乡劳动力840人;创业培训250人。

  【创新举措】

  率先打造就业新模式

  一是探索技能培训直补模式。通过对辖区13个村村民的培训需求意愿的调查,结合农民的特点,以技能培训为主,先行组织250人的汽车驾驶员培训,由受训者自行选择培训学校、培训时间,在取得驾驶证后,将补贴资金直接汇入个人账户,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解决了灵活受训人员的“工学”矛盾,并极大地提高了受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是开展“1+N”(技能+创业+实训+讲堂+扶持)培训就业模式。针对创业成本少、见效快、适合青年人创业的行业,举办城西地区“美甲专业提高班和美甲大赛”,参训达100人,聘请国内美甲业知名教师,提高美甲从业人员的技能,学习创业知识,体验创业实训商战技巧、政策小贷扶持解决开办资金,使受训者尽快走上创业之路,培训后35人开办了自己的小小美甲屋,培训实效显著。对思维活跃、创业意愿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开展了“换脑筋、闯市场”活动,今年9月,在区文化中心举办了以“市场营销”为主题的“创业讲堂”,来自全市创业大赛前百强企业及培训人员共200多人,聆听了专家讲解的市场营销专题辅导,提升了创业者的市场营销能力,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利用“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创业实训项目,开展实训服务,使1000多名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开办“模拟企业”,为将来入孵或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培训与市场结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新成长劳动力对培训工种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了物业管理、摄影、LED灯制作、美甲等技能培训项目,对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根据各自的特征和喜好采取分类培训,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培训人数达840人,500多人实现就业。

  被征地农民

  领社会养老保险

  关键词:社保破冰

  “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成了按月领工资的职工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每月335元虽不能保证衣食无忧,但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保障的,参加养老保险就如吃了一颗定心丸。”6月中,杨家寨村民李桂花紧紧握着存折,她和她的邻居领到了被征地农民的第一笔养老金。

  【亮点收获】

  2014年,城西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828人,净增参保10399人;征缴养老保险费22457.44万元;为9865名企业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877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和支付率均达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370人;征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167.99万元,为3158人发放养老金514.32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52人,征缴社会养老保险费2836.36万元,为860人发放待遇151.41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净增1905人,实际参保61997人,为273人报付医疗费180.13万元。失业保险扩面1020人。新农合参保18109人,为应参保人数18359人的99%。为87人报销门诊药费6.15万元;为17人转外就医人员报付住院医疗费11.32万元;辖区近2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建立信息库达到100%。

  【创新举措】

  为民办实事落实到位

  城西区人社局争取区委区政府配套资金8500万元,于5月在全省率先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缴费的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从6月起已经开始享受每月315.6元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合并新农保养老金115元,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每月可领取450.6元待遇)。此次在全省的破冰之举,为全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率先推行缴费的零距离

  为切实解决村民过去缴费过程中手续复杂、时间集中、路途较远且存在资金安全隐患的问题,城西区人社局积极与相关业务经办银行协调,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缴费零距离”工作,包括在辖区12个行政村率先安装了便于缴费的POS机,并设立了村级缴费点,确保村民足不出户、户不出村就能缴纳保费,POS机的成功“落户”,精简了工作流程,疏通了缴费渠道,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个细致入微让群众更满意

  关键词:党建服务

  为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城西区人社局通过开展“三级联创”、党员活动日、上党课等组织学习活动,重点查找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推行“微改革”、“微创新”予以整改,为群众提供细致入微的“微服务”,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高群众满意度。

  【创新举措】

  服务方式上细致入微

  切实改善窗口人员的态度,改进服务方式,让群众体会到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城西区人社局在年内先后召开了15场学习会,聘请专业礼仪人员,对窗口干部接待服务群众的着装、仪表举止、文明用语等进行了细化规范,并定期进行培训。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叫号机自助服务,使办事群众立即能“对号入座”办理业务,并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为年纪大、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人工咨询和引导服务。同时,将干部的服务态度情况、群众的投诉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权重。充分利用电子监察监控视频系统,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全程监督。

  办事流程上细致入微

  针对业务咨询量大、办事密集的情况,各个工作项目的办事流程进行“微改革”,“微创新”,使办事更快更便捷。其中,将每一项办事流程和具体事项制成小卡片或清单,以《温馨提示》和《办事指南》方式供办事人员取阅,使办事群众一看就明白,提高办事效率。并要求每一位干部都要熟悉自己所在科室的全部业务,即使部分业务不是自己具体负责办理的,也要熟悉并能够正确答复,不让前来咨询、办事的群众“多等一会、白跑一趟”,最大限度地服务好群众。

  执行政策上细致入微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社保、医保等政策,从群众的具体需求、目标和困难出发,采取各种有效举措,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努力探索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盛楠 张国静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