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改革创新打造城市管理新模式

18.12.2014  15:00
核心提示:    漫步城西区的街头,人们总会发现:一批批新建的免费开放的公厕,全新的机械化人行道清洗车、护栏清洗车,彰显西区特色的夜景亮化精品工程……正在让城西区变得越来越迷人、

   漫步城西区的街头,人们总会发现:一批批新建的免费开放的公厕,全新的机械化人行道清洗车、护栏清洗车,彰显西区特色的夜景亮化精品工程……正在让城西区变得越来越迷人、越来越宜居;而西区城管人从一片纸屑、一个垃圾桶、一条路面、一座楼体、一个垃圾场入手,使城市面貌在无声中得到的改变,更让城西区的品位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这样的发现,让人们产生一种共同的感受:生活在这样的城区真好!

  这样的感受,源于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的改革创新、全力提升——

  今年以来,在城西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新管理,打牢基础,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发展。

  许多生活工作在西区的市民认为,西区城管推行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城区管理模式的升级,更是这个城区宜居发展、和谐发展,市民幸福感不断上升的原动力。

  观察西区城管如何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运行,需要近距离微观:从创新到实践,从思路到成效,记者发现,线索更为清晰的背后,是城西区关于城市管理的“成长收获”。

  美轮美奂 西区的夜令人流连忘返

  【成长收获】

  西区亮化工作获得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荣誉称号,标志着我市在城市照明、亮化工作中,首次取得全国性的奖项。

  【成长亮点】

  夕阳褪去、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之时,从高原明珠上俯视,一栋栋楼体上镶嵌的“金边银条”,如同一条条璀璨夺目的玉带,将高大的建筑群体装点得美轮美奂。兴海路美食一条街上,整个夜景更是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忘返。

  【创新举措】

  华丽而璀璨的城市景观亮化,连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它体现着城西区甚至中国夏都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

  2014年以来,城西区将城市景观亮化作为展示城西区现代城区独特魅力、建设宜居城区、完善城区功能的重要内容,按照全市灯饰亮化的总体规划,以打造智慧西区理性之光为设计定位,总投资2100万元,先后在城区设计出简洁、自然、宁静、大气、舒适的灯饰亮化建筑,实施灯饰亮化工程。

  其中投资1100万元,对兴海路27栋单体楼进行亮化及城市家具等配套设施建设。为营造一个“优雅、大气”的居住环境,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经过对每栋需要亮化的楼体进行周密布置后,使兴海路美食街与西宁其他美食街相协调、统一、互为补充的同时,保护与利用餐饮业态的天然活力,渐进式增大美食街辐射范围与影响力,从而形成西宁市乃至青海省的又一美食文化与城市旅游名片。

  此外,投资1000万元开展“金屋顶”照明工程,对高原明珠俯视下的30栋“金屋顶”及22栋单体楼进行亮化,目前已完成施工。

  前不久,传来的好消息更是让西区城管人颇感欣慰:中照照明奖第二届城市照明建设奖颁奖典礼在武汉隆重举行,城西区城管局获得了“城市照明建设奖”三等奖的荣誉称号。作为我市城市照明、亮化工作首次取得的全国性奖项,这不仅展示了西区多年来城市亮化建设和管理成绩,同时也提升了西区乃至西宁市的城市形象。

  全新模式 机械化让环卫工人轻松

  【成长收获】

  建立机械化清扫和机械化保洁作业相结合的全新道路清扫保洁方式,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环卫职工事故率。

  【成长亮点】

  提到环卫清扫保洁工作,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一把把大笤帚和飞舞在路上的尘土。而如今,这样的现象在城西区已成为历史,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局机械清扫大队先后引进多台机械清扫车,代替了原始的大笤帚,减轻了至少一半以上环卫工人的劳动力。

  【创新举措】

  9月22日,西宁市第一辆城市道路护栏清洗车正式“走马上任”,在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完成了它的“第一次作业”。经过清洗的道路护栏显得干净整洁,让人眼前一亮。

  为进一步提高城西区环境卫生质量,创造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保证“创模”、“创城”及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城西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环卫作业投入力度,拨出42万专项经费购置1台护栏清洗专用车,结束了传统的“一块抹布、一桶水”的人工清洗作业,填补了我市无道路护栏清洗装备的空白。

  这只是城西区为了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通过政府采购办公室公开采购的30辆环卫新型车辆中的一辆。今年以来,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先后引进了高压清洗车、洗扫车、人行道清洗车、全封闭无泄露压缩车等新设备。此外,全面实行辖区洒水降尘工作和道路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道路保洁标准,有效控制道路二次扬尘污染。

  夏季的洒水,冬季的喷雾,凌晨的机械清扫,白天的人工清扫……辖区13条主干道、一条国道、东西高架桥等路段从未间断的清扫工作为城西区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市场之手 率先推环卫管护一体化

  【成长收获】

  率先推行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管护和服务改革,通过市场竞争性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改进,开创全省此领域改革之先河。

  【成长亮点】

  早上5点刚过,环卫工人侯师傅已经忙碌了起来:在自己负责路段,她要负责街面大扫,清洗果皮箱、牛皮癣,公共绿地管护,市政设施维护等。“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侯师傅说,自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管护和服务改革以来,增强了以往薄弱的环卫、绿化、市政管护队伍的力量,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了管护效果,城区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创新举措】

  当前,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各部门之间出现的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管理职责不清晰、权力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与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容环卫、城市绿化和市政管护工作要求,建立管理高效、服务规范的运行机制,加速推进城区城市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体现为民服好务。制定了《城西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区委、区政府“两个有利于”的要求(即:有利于提高环卫保洁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开展试点工作;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将区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养护部分职能合并。并于10月正式挂牌成立了西宁市首家市容环卫管理中心。这是城西区城市管理系统实行体制改革、适应城市管理发展、服务于民的又一重大举措。

  该中心成立后,将主要负责:辖区内道路清扫、保洁和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置工作;负责辖区内环卫设施、公厕和服务单位厕所的清淘、保洁工作;负责辖区内公共绿地和其他各类绿地的管护工作;负责辖区内公共绿地、风景林地、街道绿地、防护绿地、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负责辖区内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尽快改变环卫绿化设施、装备的落后状态。”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负责人表示,改革让政府部门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做事”,如今西区街面更干净、绿化更整洁,市民更受益;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减轻了,待遇也提高了。

  免费开放 管理不下降破解如厕难

  【成长收获】

  投资900多万元对辖区49座公厕实施免费开放,其中新建10座永久性水厕、36座环保公厕及社会化修建公厕3座,避免了出行尴尬,方便市民如厕。

  【成长亮点】

  “公厕太少,遇到急事时真不方便。”从青海师大毕业的张铭这样形容我市之前的公厕。3年前他在五四大街逛街,急着想方便,却因路不熟找遍整条大街都没能找到厕所。“这次再回西宁,我又差点儿没找着厕所!变化太大了!”张铭笑言,他和同伴就站在新建的环保公厕附近,却没把公厕认出来。也难怪,颜色亮丽、干净整洁,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有特色小景点房屋呢。

  【创新举措】

  为加快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规范市区公厕布局、提高公厕档次,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根据市城管局相关文件要求,在西区主要大街小巷设置了环保公厕36座。经过前期接电、调试、自检、抽检等工作,现所有环保公厕已免费开放。

  连日来,记者前往城西区10余个公厕,看到绝大多数公厕地面、墙壁、蹲便池、小便池均干净整洁;厕内无异味,无污水,无杂物;厕内卫生设施完好……市民们纷纷夸赞:“公厕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不再为找厕所而烦恼,越来越方便了!”在胜利路附近一公厕工作的保洁师傅一边打扫公厕卫生一边介绍说:“现在的公厕不仅干净卫生还免费开放,很受市民欢迎。”为了保持厕所内的环境卫生,他不时地进去观察厕所内的清洁程度,及时保洁。

  公厕全面开放是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今年全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的一个方面。同时,为了方便市民扔垃圾,提高垃圾的收容量,还新建了2座垂直压缩全封闭垃圾中转站,收容量提升百倍;完成了500个新型果皮箱、25个垃圾斗及100个信息宣传栏的安装工作。

  高效巡查 机动执法让管理更有效

  【成长收获】

  创新形式、加大资金投入,为执法人员配备电动摩托车、电动执法车,适应城市管理不断向小街小巷延伸的特点,使巡查工作不留死角、没有盲区,做到城市管理工作快速、机动、灵活。

  【成长亮点】

  “以前,很多占道经营的小商贩利用执法车无法进入狭窄胡同的情况,和我们打‘游击战’。现在好了,我们有了电动摩托车,可以让执法变得更及时、更速度、更有效。”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中队的一名执法人员高兴地说。

  【创新举措】

  近年来,由于城西区部分地段交通拥堵造成城管执法车辆无法在小街小巷通行,且城西区大多地处中心城区,区内人口较为密集,属商业密集区,易形成违章行为的点多,发现难度较大,紧靠之前的车辆巡查、执法人员徒步巡查已无法满足当前守点、巡查工作等的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机动化能力,做到城市管理工作快速、机动、灵活,更好地发挥进社区城管执法人员巡察管理、宣传教育等作用,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新形式、新方法,投入资金8万余元,购置了10辆电动自行车、12辆执法摩托车,配发至各执法中队工作人员手中。

  新装备的执法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将代替一部分汽车、徒步巡查的任务,弥补交通拥堵、交通工具较少的不足,具有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等显著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不仅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执勤效率、扩大了检查覆盖面,还大大增强了执法的灵活与机动性。尤其对各沿街路口的无照经营和流动摊点的治理,达到了面对面的执法效果,使日常执法巡查变得便捷化和常态化,提高执法效能。

  创新机制 破解城管难的神来之笔

  【成长收获】

  对城市管理来说,构架一个科学、现代、长效的管理制度,可显著提升效率。创新各类工作机制,成为城西区不断探索城市管理工作、从而取得丰硕成果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成长亮点】

  城管就是城市的“大管家”,如何才能管好城市这个大家园?西区城管人不断在思考。近年来,城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断丰富和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推进环卫作业市场改革,全面实行清扫保洁一体化管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24小时巡查制,首创发行《城西城管报》……一项项机制保障城市管理越发规范的同时,城西区正出落得魅力无限。

  【创新举措】

  ●积极拓展停车泊位管理思路。对辖区有内部停车场的单位和家属楼院进行了摸底排查,对27家具备资质齐全的停车场进行建档备案。制定停车场卫生保洁、消防安全、车辆规范管理等相关制度,促进了停车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工作。继续落实推广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3800份,积极开展“门前三包”星级评选活动,年内挂星门店400户。同时加大“门前三包”落实管理,将管理责任纳入辖区成员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

  ●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建设垃圾消纳场。为切实规范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改善市容环境,城西区通过招商引资6000万元,在火烧沟建设城西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置,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环保目标,减少对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目前已投入使用。

  ●深入“三无”楼院解难题。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党员干部参加党员进社区义务劳动活动,并对20个社区“三无楼院”内长期存在的垃圾死角、废弃物和乱堆放的旧家具等进行了彻底清理。为杜绝三无楼院内乱张贴,投入8万元制作了100块信息发布栏安装在各个院内。

  关爱队伍 环卫工人的心愈来愈暖

  【成长收获】

  想方设法提升环卫职工各项福利待遇,以实际行动让环卫职工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温暖,营造了人人关心爱护环卫工人的社会良好氛围。

  【成长亮点】

  涨工资、买保险、发补贴、免费体检、注射流感疫苗……今年年初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传来,温暖着城西区所有环卫工人的心。特别是新设的环卫工人休息室,更让辖区的环卫工人笑开了花,因为有了这些休息室,让环卫工人之前“靠墙休息、饿了啃冷馒头、渴了喝冰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创新举措】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城市文明的守护者,他们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是我们城市里最艰苦、最高尚的一批人。关爱呵护环卫工人、塑造良好的环卫工人工作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一直是城西区上下坚持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城西区坚持把提升环卫职工各项福利待遇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今年又投入217万元为环卫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养老保险,大大减轻了环卫职工后顾之忧。同时给予环卫职工人文关怀,投入27万元发放夏季高温补贴、投入174万元发放冬季取暖津贴,并组织环卫职工游园、免费身体检查、注射流感疫苗各一次。积极开展两节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环卫职工送去了政府的关怀。此外,积极协调市区两级规划、建设部门,克服城区用地紧张等困难新设环卫工人休息室18座。

  下一步,城西区还将在城西区富兴路开发建设环卫工人保障性住房400余套,每套25-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163平方米,预计2016年底竣工,投资7000万元。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