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让残疾人生活更加美好

18.05.2015  12:17
核心提示:      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创造残疾人幸福生活为目标,着力抓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工作,切实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近年来,城西区残联不断改善设施、拓宽就业渠道、建立文艺团体&hellip

  

   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创造残疾人幸福生活为目标,着力抓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工作,切实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近年来,城西区残联不断改善设施、拓宽就业渠道、建立文艺团体……各项举措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奔小康进程,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创造残疾人幸福生活。

  今天,在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城西区残联举办“关爱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活动,活动现场,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残疾人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成为了活动特色亮点。现场各类活动增强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的积极性。

  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关键词】就业创业

  →残疾人王桂琴:现在我们制作的手工作品打开了销路,增加了收入,这让我们更加自信。

  →城西区残联理事长:他们幸福生活,这是我的期望。

  镜头回放:近日,在城西区贾小庄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上一场特别的义卖活动隆重举行,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火红的玫瑰花、憨态可掬的小乌龟、活灵活现的十字绣吸引了众多市民的争相抢购。活动现场,300余件作品中有170余件作品被爱心人士买走,共为残疾人筹集到6000余元爱心善款。

  暖心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城西区残联积极争取20余万元,于西关大街贾小庄小区选址建成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安排2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对辖区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镜头回放:在贾小社区残疾人之家建立全省首家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成立了爱华照明有限公司,解决了8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潘涛就是在这里上班的一位残疾人,现通过培训,潘涛和别的残疾人一样重新上岗,在服务中心的这间工作室制作LED灯具。“现在我能靠自己的手挣钱,虽然不多但却是我还能创造价值的体现,我真的很感谢还能有重新生活的机会。”潘涛告诉记者。

  暖心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 2014年,全区实现残疾人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60人,按比例就业2人,对城乡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56名,其中盲人按摩3名。

  贴心服务每一位残疾人

  【关键词】康复服务

  →残联人王素琴:便利的设施都修到家门口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便利了。

  →城西区残联工作者耿红:呼吁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这是我们的承诺。

  镜头回放:日前,城西区残联对辖区8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改造通过对残疾人家庭进行卫生间、楼道无障碍、厨房无障碍等设施进行改造,为残疾人出行、生活、提供方便,得到了残疾人的交口称赞。

  暖心举措:为提升辖区残疾人的生活环境,优化残联的服务模式,2014年城西区残联对123名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检查;验配助视器80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40名;成人肢体康复训练50名;供应配发辅助器具502件。其中,城西区率先在全省进行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制定了《城西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优惠政策》,经过5年的落实改造,已对全区40余家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便捷了他们的出行。

  为积极配套残疾人服务工作人员,城西区残联在省市残联系统率先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措施,聘请特教老师为脑瘫、自闭症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语言沟通、认知、社交等训练;聘请康复治疗师为肢体类残疾人提供以“生活自理技巧训练为主,肢体机能训练为辅”的康复训练。其中,在城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以来,中心建成以来,在中心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累计为2100多名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良好的康复服务。正是优质的服务所以吸引了更多残疾人在此进行康复训练。

  政策保障扶贫助困更给力

  【关键字】提标扩面

  →残疾人张生芝:一直以来,政府的帮扶让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艰难,感谢政府!

  →城西区残联工作者李青:送温暖助困,是我们的义务。

  镜头回放:近日,在城西区残联举办的城西区贫困残疾人救助金发放仪式上,来自辖区11户重度贫困的残疾人家庭接受每户1000元的救助金。这11户残疾人家庭,有的甚至是一家多残。城西区残联旨在通过此次发放的救助金,鼓励这些残疾人家庭能够自强自立、坚强生活。

  暖心举措:为进一步落实政策保障,城西区残联创新工作思路,将辖区各类残疾人纳入社保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政策保障,城西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兜底线、保基本、补短板、激活力这一主要任务,实行普惠加特惠,制定了《已就业残疾人交通补贴优惠政策》,拟定对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进行提标扩面,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截至目前,城西区残联通过政府扶贫、康复扶贫及社会帮扶等途径,扶持贫困残疾人186名;完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残工程”10户;符合条件的185名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保,及时将“阳光家园”和“燃油补贴”发放到残疾人手中。

  用心打造残疾人温暖乐园

  【关键词】残疾人之家

  →残疾人李芝兰:我们不仅在这里感受到了关爱,而且还结识更多朋友,就如同另一个温暖的家。

  →城西区残联工作者魏亚利:为残疾人打造温暖乐园,这是我们的责任

  镜头回放:近期,城西区残联还投资10万元为20个社区10个村配发了电子琴、吉他、篮球等文体器材,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创建条件,现城西区残联组织辖区残疾人组成了一种文艺演出队,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参演为辖区各项活动带去欢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及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之家”。

  暖心举措:为大力推进辖区残疾人健康工作,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城西区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分别新建了海晏路社区残疾人之家、贾小社区残疾人之家,受到了残疾人的欢迎。其中,在全省首家建成550平方米的青海省规范化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学习、活动、康复、培训、就业、娱乐、婚介等为一体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几乎成为了辖区残疾人的乐园。中心成立了残疾人工疗、娱疗站,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组织游戏和唱歌、下棋、打乒乓球、玩扑克、体能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疗娱疗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重新建立生活信心,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携手共同关爱自闭症儿童

  【关键词】关注自闭症

  →自闭症家庭:对于我们而言,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就是我们的福星。

  →城西区残联工作者张春兰:了解自闭症儿童,关爱蓝色天使,这是我们的使命。

  镜头回放:4月2日是第八个世界自闭症日,为了呼吁社会各界关爱自闭症儿童,城西区残联举办主题活动。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孩子,并对自闭症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暖心举措:自闭症儿童又称“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聋不哑,但存在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问题。而作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无疑是他们最大的难题。为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城西区残联多次举办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并在海晏路社区残疾人之家被省残联确定为全省首家自闭症儿童干预训练中心,截至目前,城西区残联已对具备康复条件、有康复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和心理疏导,辖区0-14岁残疾儿童康复建档率为100%,定期举办孤独症儿童及家长培训班,对孤独症家庭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专项培训,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