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两学一做”为精准扶贫添动力
近日,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下红村的村委会里,一场特别的党员会正在进行。“今天,我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支部‘三张清单’的事情”。第一书记张宇开门见山地向与会党员抛出话题。
“我们的学习清单中,应该注重党员和群众的实用技能提升……”张宇话音刚落,党员们便各抒己见。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后,支部的学习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逐一成型,其中“缺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群众增收难”等4个问题成为了张宇和党支部今年工作的主攻方向。大家纷纷表示,别小看这“三张清单”,它可是我们脱贫致富的“指南针”。
“三张清单”制度仅仅是西宁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通过找准问题建清单,做到“精准定位”的一项有利举措。
今年以来,西宁市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推动“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引导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三张清单”是西宁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建立的清单抓落实制度,即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都结合实际,分层次制定学习清单,解决好全面、系统、深入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地建立问题清单,解决好查摆问题“大而化之、避重就轻、千人一面”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整改清单,解决好“找问题轰轰烈烈、解决问题虎头蛇尾”的问题。
通过边学边查边改,提升学习教育质量,推动精准扶贫。湟源县巴燕乡上浪湾村整村搬迁项目中,由于群众在新村选址上意见不统一,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村党支部及时将这一问题列入“问题清单”限时整改,由第一书记、“两委”班子和党员分组对群众做思想工作,掌握群众顾虑和期盼,耐心解释安置利弊,并在统一全村意见后,确定新村地址,确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371个贫困村、后进村中已经实现了“三张清单”全覆盖,共查找问题17977个,其中整改完成11260个,整改率为62.64%,化解矛盾纠纷1111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3个,有37个后进村完成整顿转化。
同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西宁市开展了以“亮身份、比学习,亮岗位、比作风,亮承诺、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亮三比”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铭记党员身份,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组织选派我到阴坡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郑重承诺,我将竭尽所能为村里解决吃水难的问题”,这是在“三亮三比”活动现场,来自青海省水利厅的第一书记范国胜立下的“军令状”。
湟中县田家寨镇阴坡村群众长期受到人畜饮水问题的困扰,第一书记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为了履行承诺,范国胜跑遍了省市县相关部门单位,成功协调到人畜饮水项目资金3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兑现承诺指日可待。
湟中县鲁沙尔镇阳坡村党支部将全村划分成4个区域,分别由38名“在家”党员负责区域内的日常保洁,每月开展一次卫生集中整治评比活动,并建立奖惩机制,有效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的面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塔哇村党支部鼓励本村长期赴外从事收割作业的7名党员亮明身份,建立流动党小组,利用他们信息渠道广、创富点子多的特点,探索形成了市场信息统一收集、党员队伍统一管理的运作模式,带动和帮助43名困难群众实现增收。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贫困村、后进村中已落实项目222个,项目资金1.55亿元,帮助成立合作社221个,辐射带动贫困户6004户,开展技能培训6282人次,引导劳动力输出12107人次,引进扶贫贷款3.53亿元,易地搬迁安置群众2908户,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问题1099人。
今年,3岁的井国荣,家住湟中县共和镇石城村,是村里的贫困户,全家靠残疾的父亲打零工和政府救助勉强度日。祸不单行,小国荣在玩耍时不慎摔落,左侧颞、顶骨多发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疗。这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一家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与“新亲戚”——湟中县发改局干部罗晓燕身上。面对找上门的“穷亲戚”,罗晓燕二话不说,立即将小国荣送到了医院,并垫付治疗费。随后,又通过微信圈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到捐款2566元,使小国荣的病情及时得以治疗。这是西宁市开展“双帮”工作的一个缩影。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西宁市及时制定了《关于从严落实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干部职工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安排全市110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与912个村结对共建,全市2.5万余名党员干部与2.3万余户农村困难家庭结对认亲,将各单位党组织优势资源下沉到田间地头,帮助共建村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通过机关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在与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具体实践中践行“两学一做”,争当合格党员,推动精准扶贫如期完成。(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