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启动社会治安分级评价

15.04.2016  10:13
来源:西宁晚报

  

  黑色为严重级;

  红色为警告级;

  黄色为关注级;

  蓝色为安全级;

  绿色为良好级;

  目前,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按月实行“五级”评价管理正在西宁市全面推进。

  2015年6月,市委书记王晓在调研全市公安工作后强调,要调整评价机制。探索实行不同治安区域等级制度,根据不同区域的治安情况将治安等级设置为绿、蓝、黑等不同颜色,制成治安行政地图,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

  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公安工作改革实施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研究起草了《西宁市公安局社会治安分色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探索建立符合西宁社会治安实际的分色评估管理预警机制。

  2015年11月,市公安局党委立足实际,确立了试点先行、逐步完善、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城西公安分局六个派出所辖区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试点工作——

  城西地区刑事案件发案数较前三年平均值下降50%,“两抢一盗”案件下降61.6%,抢夺案件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零发案;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实地开展辖区治安状况和对派出所工作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100%;

  ……

  通过试点,有力强化了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责任,使“警力跟着警情走”,有效实现了“猫鼠同步”;建立了“问题发现、措施跟进、结果反馈”的警务工作链,有效推动了公安实战;有效提升了社会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登录西宁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和西宁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平台,点击“西宁警事”,在“社会治安评价管理机制网上测评专栏”中,对全市打防管控工作进行测评;

  按照确定的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每月对相关工作逐项进行评分,综合考量,确定五色等级;

  ……

  从4月起,《西宁市公安局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在全市全面实施,真正把对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的评价权交给群众。

  为了实时、客观、动态分析社会治安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打防管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体系,提升各级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西宁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公安工作改革实施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研究起草了《西宁市公安局社会治安分色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探索建立符合西宁社会治安实际的分色评估管理预警机制,把握工作主动权,集中优势警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区域性、阶段性的治安综合整治行动,有效管控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分色评估如何评

  社会治安分色评估管理机制主要内容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运用体系。

  【评估指标】以前3年度社会治安主要数据为基础,重点依据刑事、治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和群众满意率等四项主要指标,划分警戒线,对各分局、派出所两级公安机关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按月进行综合评估,按照辖区治安状况分为黑(严重级)、红(警告级)、黄(关注级)、蓝(安全级)、绿(良好级)“五色五级”。

  【评估结果】对评估为黑色、红色的,由市公安局相关业务部门负责集中警力配合分县局开展区域性整治;对评估为黄色的,由分县局组织优势警力开展整治,力求使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得到防范整治。

  为何要实施社会治安分色评估

  实施社会治安分色评估主要目的是警力围绕警情推进实战和加大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管控社会治安责任落实。

  目的一:推动市公安局、分县局和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分色评估,分析研判,开出社会治安“体检表”,促进“问题发现、措施跟进、结果反馈”的警务工作链,指导推动公安实战。

  目的二:通过分色评估,分析研判,建立“大情报、小行动、精确打、精细管”的维稳指导机制、“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刑事案件管控机制和“点面条块结合、多警种配合”的个性化巡防机制,全面推动公安实战。

  目的三:将分县局、派出所和刑侦、治安、禁毒等业务部门纳入问责范围,实施捆绑考核,实行一次警告,二次调整的刚性问责,通过压力连带,做到重点推动、奖惩促动,充分发挥评估“指挥棒”的导向功能。

  社会治安分级评价全面启动

  在试点工作中,市公安局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紧紧围绕原确定的评价体系是否完善、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能够真实反映治安状况和公安队伍现状、满意度测评人群是否具有广泛性等反复开展调研,对方案反复进行了合理调整,完善了体系建设。

  ●完善指标体系、优化评价内容,全面开展工作。市公安局将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不断调整完善《西宁市公安局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并从4月份开始,在市区各分局和派出所全面实施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机制。

  ●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市公安局和各分局、派出所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出租车顶灯、广告电视屏等媒介,通过组织民警、村警深入社区、村组、企业,采取上法制课、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我局开展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机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客观掌握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对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的评价权交给群众。

  ●逐步建立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长效机制。工作中,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分析研判、组织整改等环节,着力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反恐、治安、网安、户政、刑侦、禁毒等多部门参与的社会治安分析研判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结果落地生效。

  试点先行为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2015年11月,市公安局党委立足实际,确立了试点先行、逐步完善、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城西公安分局六个派出所辖区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试点工作。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市公安局成立社会治安分局评价管理工作试点领导小组,由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齐春岭任组长,户政处、办公室、指挥中心、警务督察支队、刑警支队、治安支队、城西分局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深入调研论证科学制定试点方案

  2015年11月24日市政府下发了《西宁市改革社会治安评价机制实施方案》,市公安局及时研究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公安局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在城西分局开展社会治安分级评价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从组织机构、实施办法、评价指标、社会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期间,市公安局通过专题调研、召开会议、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基层、有关部门意见建议,论证评价机制运行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反复研究,数易其稿,修订评价指标,完善评价办法,以确保评价机制科学、公正、高效实施。

  城西分局试点工作怎么样

  ●准确统计制定各项参数和指标。市公安局对城西分局6个派出所2012-2015年度接处警案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总量、“两抢一盗”、盗窃机动车案件进行统计,通过计算三年平均值确定了评定参数,合理设置了五色预警指标。

  ●开展满意度测评。试点中,市公安局每月从接处警工作信息平台和案件办理系统随机抽取数据,对每个派出所10名报警人和4起刑事、治安案件受害人通过电话进行满意度回访。试点中共回访“110”警情180起,满意度100%;回访刑事、治安案件72起,满意度92%。对6起电话回访中反馈的不满意的当事人,城西分局领导与派出所及时进行家访,调查了解具体问题和情况,与群众广泛进行沟通,对当事人由于不了解法律规定或办案程序等不满意的耐心进行解释,取得了当事人理解和谅解。

  ●实地开展满意度调查。市公安局抽调了2名副调研员,通过实地走访,每月对每个派出所辖区内各级人大、政协、区委、区政府、镇办、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及辖区群众共30人开展对辖区治安状况和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40份,群众满意度100%。在西宁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和西宁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平台“西宁警事”中设立了“社会治安评价管理机制网上测评专栏”,对城西分局6个派出所的打防管控工作进行测评。截至3月20日,网上点击率已达218864次,其中满意43749次,占20%;基本满意168960次,占77%;不满意6155次,占2.8%。

  ●综合确定五色等级评定。按照确定的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每月对城西分局6个户籍派出所相关工作逐项进行评分,综合考量,确定五色等级。

  试点中评价结果怎么样

  实行每月网上通报制度。市公安局每月将评估情况网上进行通报,针对评估结果下发具体整改通知,提出整改措施,加大治安问题整治力度。分局建立了“日分析、周研判、月例会”的工作机制,通过及时发布警情通报、强化信息研判、深度分析发案规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基层派出所对本地防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辖区两类案件发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加大了各级领导班子责任落实。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试点中,先后有2个派出所被评价为红色警告级,8个(次)派出所为黄色关注级,4个(次)派出所为绿色良好级。对评价为红色警告级的彭家寨派出所和五四大街派出所,市公安局发布了《整改令》,责令城西分局对派出所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对评价为黄色关注级的8个(次)派出所,要求城西分局对派出所提出警告。

  强化了治安难点、乱点问题的整治力度。根据试点工作办法的要求,市公安局责令城西分局对确定为红色警告级的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判,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开展重点整治排查工作,强化巡逻防控,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对评价为黄色关注级的派出所,要求城西分局指导派出所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相关工作。期间,城西分局以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打击效能,先后打掉作案团伙18个95人,破获各类侵财案件119起,辖区内多发性侵财案件的都有效遏制。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城西地区刑事案件发案数较前三年平均值下降50%,“两抢一盗”案件下降61.6%,抢夺案件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零发案;针对群众关注的治安热点问题,开展了“严格娱乐场所治安管理严打涉黄涉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查破涉黄涉赌案件56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27人。针对海湖新区治安死角、盲区多的实际,报请区政府在海湖新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60个。

  深入开展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市公安局自今年1月份起,每月分析全市治安形势,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法案规律、指出薄弱环节,并向全局通报,督导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城西分局建立了月会工作机制,对社会治安评价结果和分级分色情况进行通报,分析警情的高发地区、高发时段、高发警情类型,让各职能警种提出打防意见,使基层派出所对本地防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城西地区两类案件逐月呈下降趋势。

  实施评价机制达到了什么效果

  效果一:通过机制实施,有力强化了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责任,使“警力跟着警情走”,有效实现了“猫鼠同步”。通过评价机制的实施,使各级公安机关对治安形势的分析判断进一步精细,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采取的工作措施进一步精准。试点中,城西分局在目前文博路、桃李路派出所尚未建成的情况下,针对海湖新区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治安环境日益复杂、警情不断上升、警力不足的问题,为彭家寨派出所补充警力6名。

  效果二:建立了“问题发现、措施跟进、结果反馈”的警务工作链,有效推动了公安实战。评价机制的运行,使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对各类治安问题高度关注,三级传导信息,发布指令,充分发挥了评价“指挥棒”的导向功能。多警种协同作战提升了对辖区治安状况的有效管控。试点中,各业务警种、民警责任连带、压力传导,各警种及时分析警情的高发地区、高发时段、高发警情类型,提出整改意见,形成了党委总揽、部门联动、上下合力、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同时,实行市局业务部门、分局及刑侦、治安、禁毒等业务部门与派出所四级同步考核,纳入了问责范围,做到重点推动。并多部门协同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效果三:有效提升了社会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和理解。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是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通过评价机制试点运行,公安机关加大了人民群众对西宁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让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通过宣传使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更加深刻;通过电话110警情、案件办理等环节的回访和实地走访增强了公安民警的亲和力;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与群众沟通,拉近和缩短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对派出所辖区治安分析与预警提示,增强了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行动。

  效果四: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从领导层到每一个民警感受到了层层传导带来的责任压力。压力变成了各级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的动力。特别是通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和派出所工作满意度的测评和对社会进行公开,关注的群众更多了,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监督也越来越广泛了,对公安队伍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