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相伴西宁天气主要看气质 入冬后没有扬尘天

15.12.2015  09:22
  当北方雾霾肆虐时,身处青藏高原的西宁,每天有蓝天白云相伴。12月12日、13日的连续两场降雪,更为冬日的西宁带来新鲜空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随着西宁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度实施,入冬后,西宁没有出现扬尘天气。
  入冬没有出现扬尘天
  12月12日一大早,家住西宁市城东区昆仑东路的汪先生,像往常一样打开窗户,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与往日不一样的是,雪后的空气清新无比。
  入冬后,没有扬尘天气的侵扰,汪先生很少缺席每天的晨练。他感叹,西宁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好,而在两年前,若遇大风天气,扬尘呼啸而来,出门锻炼变成奢望。
  扬尘是西宁的首要污染源。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宁市环保局、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完成的2014年度西宁市全年颗粒物来源解析结论显示:对西宁市PM10、PM2.5贡献最大的污染源为扬尘污染类,而西宁的扬尘除了自然因素,主要来自建筑工地、道路等人为制造的“二次扬尘”。
  2013年初,记者曾跟随西宁市环保部门在海湖新区暗访工地,眼前的一幕让人吃惊。一家开工不久的工地内尘土掩埋足迹。随着风起,工地顿时犹如沙尘暴来袭,漫天的沙子借助风力,吹到市中心。
  如今,即使在海湖新区、南山路延伸段等建筑工地,也难觅沙尘踪影。12月11日,记者在南山路延伸段一带看到,还未完工的建筑工地以及一些拆迁工地停止施工,对裸露土地密闭化覆盖,马路上鲜有飞扬的尘土。马路没了扬尘,得益于花巨资购置的清扫、洒水、抑尘车辆,对57条主要道路的全时段清扫保洁、洒水、清洗等降尘作业,清理道路积灰积尘。
  西宁市环保局副局长董小宁说,为了从源头遏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西宁市出台建筑工地“5个100%”管理办法,即以制度约束建筑工地,通过对拒不整改的施工单位采取断水、断电等强制停工,以及限制开复工等措施,根治长期遗留的顽疾。
  “煤改气”清洁工程接近尾声
  “西宁每年的总用煤量约700万吨,而‘三大电厂’的用煤量占到500万吨。”董小宁说,大通三大电厂虽离西宁市区有一段距离,但使用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明显。西宁市全年颗粒物来源解析结论显示,工业企业燃煤粉尘对环境的“贡献”位居第二。
  在西宁市区划定禁煤区、实施“煤改气”清洁能源工程的同时,西宁市着重加大了对以三大电厂为主燃煤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西宁市质监部门工作人员驻守在三大电厂,对三大电厂用煤实行定期质量抽检。在严密监管之下,今年三大电厂的用煤质量达标率达到100%。
  “入冬以来,西宁天空能见度高,与‘煤改气’清洁能源工程的实施,以及三大电厂劣质煤的使用量大幅减少有必然联系。”董小宁说,随着煤炭经营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推进,一批煤炭集中交易市场的建成,燃煤危害环境的情况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西宁市黄标车淘汰工作再创佳绩,截至12月10日,西宁市完成11137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提前超额完成8000辆的任务。数据显示,2014年,西宁市PM2.5浓度较上年下降10%,而今年下降至29%。由此可见,西宁市治理尾气污染初见成效。
  17个工业项目深度治理
  截至10月31日,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2天,优良率为86.2%,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增加33天,优良率提升10.6%。优良天数的持续增加,与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密不可分。
  “今年西宁市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开展的17个治理项目,总投资6.9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14个项目,其他3个正在实施当中。”董小宁说,这17个项目包括宁北铝电脱硫系统增容改造、烟气脱硝改造项目、青海云天化燃煤锅炉新增脱硫设施项目、西宁特钢原料管带输送机建设项目等。同时,对甘河工业园区的9家重污染企业实施停、关、改工作,以及对一些心存侥幸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截至目前,共立案处罚83起,处罚金额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