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三双”智能配电网将在2015年全新亮相

10.02.2015  10:21

  青海新闻网讯 2015年,西宁市配电网核心区智能化改造工程进入准备阶段,这项历时3年的优化配电网供电能力工程项目,已全面进入“十二五”电网发展最后收官之际。该项惠民重要电网工程,是通过先行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有序建设施工。至此,西宁市智能化配电网将全新“亮相”,西宁城市配电网挤进国际先进水平的配电网的行列。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是青海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通和商贸中心,而这个“高原明珠”,却有着四面环山的十字形“骨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结合配电网线路随地形呈辐射分布的实际,按照“电网低碳高效、互动友好”等特点,精心论证和策划,以“五横二十纵”模块式规划,把西宁市城区划分为东西方向的五条主要道路,南北方向的二十条道路为核心区域,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作为供电核心区域,建设一个四通八达的供电网络。进一步完善10千伏配电网网架结构,显著增强电源负荷转供能力和互供能力,满足自动化“遥测、遥信、遥控”功能要求,继而实现“双电源、双线路、双接入”的“三双”智能电网目标。

  居住在城中区礼让街居民李大伟感触的说,以前房子老旧,线路老化,动不动就发生停电,那个时候家家都备有蜡烛、手电筒等照明用品,如今,家属楼前蜘蛛网一样的电网线都消失不见了,家里停电的现象几乎没有发生过。

  从2013年开始实施工程,截止到2014年12月底,西宁市实现了124条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全覆盖,电力报修工单派发时间从平均100秒减少到了40秒,配电网调度值班员可通过远程遥控,对自动化覆盖区域内进行故障区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供电操作,故障恢复处理时间从133分钟缩短为15分钟。在2014年10月11日,宁静的古城西宁遭受暴雪袭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抢修人员连续作战,调度控制人员可直接监控着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和异常信息,相对薄弱的农配网及客户端下户线受到严重损害,而在已建成的智能化核心区域内的配电网毫发未损,该区域内用户用电未受到任何影响。

  据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副经理马汝括介绍说,在2015年年底工程建成后,西宁市地下将有一个庞大的电力网络结构,电缆供电容量会比之前增长1倍之多,大大提升城市电网供电能力,并且所有用户都能达到一储一备的可靠电源供电,假如某一区域出现故障,供电企业将在5分钟内从故障区域的供电线路切换到另一条储备电源线路上,大幅缩短报修时限,抢修、报修电力服务彻底摆脱“盲区间”时代,停电区域也仅限于出现故障点所在的电网网格内,不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的现。此外,该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每节约1度电可减少0.99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工程示范区每年线损降低848.7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462吨,可大量减少由于发电而产生的碳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