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区县争创特色连民心惠民生

06.06.2014  12:38

   湟中县委书记张启光:

   沉底换位增强责任担当

  湟中县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转作风、解民忧、办实事为工作抓手,针对湟中县“大基层”的实际,把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作为活动的重要目的,从实际着眼、实处着手,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支持。

  依托县乡村联点制度,各级领导进村入户、一沉到底,到最贫困山村体验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期盼。在同一条板凳上、同一条田埂上转换角色,增强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入大厅、站窗口,排队办事,亲身体验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环境。全方位、多层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地方瞄准服务“靶心”。

  制定《关于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的规定(试行)》、《党员干部下基层工作规定(试行)》,《县乡村三级干部日常工作行为规范》,对129名占编脱岗人员及时清查,对3名违反规定的公职人员立即辞退,用制度框正干部行为,用行为规范严肃工作纪律。深层次查找服务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对服务短板公开亮相、公开承诺,把群众的监督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

  修路、通车、接水、改电、美村、治污……不喊口号,不做样子,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一点一点做起,一件一件解决,干一样成一样,力戒眼高手低、虎头蛇尾。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张笑脸、一句问候,把窗口服务单位和行政服务大厅打造成群众能办事、好办事、愿办事的文明窗口。(徐顺凯)

   湟源县委书记马建立:

  以小高陵打造精神标识

  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湟源县以“3355”为载体,自选动作,充分调动全县各界群众参与热情,积极为全县发展建言献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两征集”突显实践活动魅力。为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湟源县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百姓家书”和“群众路线话语”。活动中,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积极筹备,截至目前,共征集到“群众话语”131条、“百姓家书”92份,每一条“话语”、每一封“家书”都真实反映了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表达了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体现了他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阅读来信,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家事”予以回复,确保了群众声音“不失真”。

  “小高陵”构建群众精神家园。为进一步提炼、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小高陵精神,强化全县人民对小高陵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该县开展了“小高陵精神”大讨论活动,组织全县各单位开展以“弘扬小高陵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撰写小高陵精神论文,对小高陵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为筹建小高陵精神展馆,先后发出了《关于征集“小高陵精神”展馆相关陈列品的函》,随后有关领导亲赴外省学习考察,借鉴内地先进经验,以“他山之石”攻小高陵之“玉”,不断提高小高陵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建设美丽湟源、幸福湟源打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精神标识。(谭江波)

   城西区委书记吴天晓:

  较短时间消除末梢堵塞

  城西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始终把解决群众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扎扎实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推行“双三分之一”工作法,确保全区党员领导干部用三分之一时间,各部门、单位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在基层一线和群众中工作,更加广泛地听取意见、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创新建立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联动”机制,整合辖区各级政企政策、技术、资金、人力资源,通过“组团式服务”、“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载体,合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形成“五级”共同研判、分级负责、密切合作、协同解决难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14户,帮助142名群众实现了“微心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近3000人次,办好事实事306件。安排资金8500万元,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安排资金664万元,进行人饮管道、村级道路改造;投资5000万元建成集群众文化培训、图书阅览、艺术展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西区文化艺术中心;针对“三无”楼院无人管理问题,探索“政府主导、适当补贴”模式,辖区149个“三无”楼院社会化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同时,安排2.1亿资金,认真推进落实1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末梢堵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李予兵  石鹏)

  城北区委书记王剑锋:

  “三查三评四延伸”办实事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城北区以突出“三查”找不足、开展“三评”赢信任和注重“四个延伸”促服务的“三查、三评、四延伸”为自选动作,深入查改“四风”,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查”找出不足:查思想,通过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专题讨论活动,深究问题症结;查作风,通过深入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清洗行为污垢;查工作,以“动态绩效预警系统”为平台,通过强化日常督查、科学绩效评估、完善动态预警等措施,根除发展顽疾。

  “三评”评出满意:通过作风现状由群众评价,查摆问题由群众评议,整改落实由群众评判,真正实现群众利益为根本、群众参与为主体、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开门搞活动”目标。

  “四延伸”延出服务:干部素质向“优”处延伸。突出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着力实现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调研决策能力;为民服务向“实”处延伸。完善为民办事流程、畅通诉求渠道和明确考核办法,打造民生服务型党组织;城乡统筹向“精”处延伸;“三区”战略向“深”处延伸。发挥土地资源和空间优势,注重项目引领,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服务。

  “三微一体”搭建桥梁:开展网格“微党课”,梳理汇总群众的“微心愿”,为2500余名在职党员搭建了服务平台,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组团开展“微服务”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芳旭)

   城东区委书记李晓舸:

  常委下挂解决“四风”问题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城东区充分发挥区委常委会在全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确定了“常委带头深入到各自联系点下挂党(工)委副书记”的机制,指导挂职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常委们挂职期间,一边多形式开展宣传学习活动,一边坚持开门搞活动,聚焦“四风”听意见,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等形式,让群众监督、评判分管工作和“四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东区提出了“紧扣总的抓手、贯穿两条主线、做好结合文章、开展专项整治、彰显活动成效”的“五部工作法”,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环节,区委常委班子共征求到“四风”突出问题10条,个人“四风”问题21条,工作方面的问题97条。大家边学边查边改,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比如: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泮子山村减免新村建设相关费用,办理了天然气、节能验收等手续;协调解决了康乐社区拥军巷19户居民反映的吃水难问题;帮助解决了清真巷社区10号楼楼顶漏水、南庄子片区围墙倾斜和下水堵塞问题等。实践表明,只要我们的干部能够扑下身子,替人民群众着想,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并打成一片,拜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四风”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有办法解决,就解决得快、解决得好。 (得舟)

   大通县委书记宋晨曦:

  开门搞活动听取真意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通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坚持开门搞活动,听取真意见,把为民办实事放到全盘工作的首要位置,赢得了民心。

  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各环节工作,召开好各级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持续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解决群众关注的利益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

  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大项目、资金向民族乡镇倾斜的力度,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加快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争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排头兵。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落实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要求,积极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设施农业领先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

  加强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大通各项工作始终,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家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抓好“美丽大通”建设: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好美丽县城和塔尔、长宁、城关、东峡等中心城镇,推进高原“美丽乡村”。

  加快民生改善步伐:加大民生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教育、卫生、民政、扶贫、就业、住房等各方面工作,完成16类2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始终紧绷稳定这根弦,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加大社会面管控力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荣丽君)

   城中区委书记苏磊红:

  “五联五包”解民忧连民心

  城中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群众所盼、所忧、所难、所安,创造性地提出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五联五包”、“联合捆绑式”、“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五联五包”解民忧。即一名县级党员干部联一名党代表、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政协委员、一名退休老干部、一名基层群众,包一个街道、一个社、一个农村、一所学校、一个非公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区领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凤凰山拱北饮水问题、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体制问题、区属各学校及民办幼儿园安保装备问题,协调资金9万元对莫家沟出村道路进行了硬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五项服务”连民心。开展以储蓄服务、菜单服务、定向服务、志愿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服务”活动,辅助以“微心愿”的认领活动,齐力构建全方位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体系。截至目前,中区报到在职党员6455名,组织各项活动累计195次,征集“微心愿”977条,被认领629条。

  严格机制重实效。建立了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调研检查制度、每周学习及工作通报制度、驻村干部全覆盖及考核制度,教育实践活动责任追究制度,对首次发现问题责令整改的单位,第二次发现还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启动问责,与年终目标考核挂起钩。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肖芳)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