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东区一诺千金民生大单全兑现

10.03.2016  08:46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西宁市城东区2016年两会上获悉:经过2015年的艰辛努力,该区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过去五年,是城东区发展极其不平凡的五年!是城东区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区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走在四区前列!五年来,累计投资22.23亿元,全面完成了97项民生工程办实事项目,郑重兑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各族群众的庄严承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东区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大班子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更是东区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扎实苦干的结果。五年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攻坚克难中全面推动了城东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为开启“十三五”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集中体现在迈上“三个新台阶”、实现“一个大变样”、取得“三个新突破”。

   民生大单一

   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生产总值突破两百亿元大关,达到222.29亿元,年均增长17.49%,实现翻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979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8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年均增长22.4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达到61.42亿元,是“十一五”的3.9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40亿元,是“十一五”的4.2倍,年均增长3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46.69亿元,是“十一五”的2.05倍。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政府投资势头强劲:五年来共实施政府投资项目93项,完成投资37.11亿元。★民间投资增长活跃: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建成运营;一批新型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工业企业投资持续加大。五年来全区实现民间投资339.50亿元,较“十一五”翻两番。★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累计实现招商引资103.74亿元,较“十一五”翻一番。

   民生大单二

   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民生支出累计达到48.23亿元,占区财政支出的80%以上。★群众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2473元和4378元,年均增长10.48%和13.03%。★就业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启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五年来累计培训7963人、新增就业29953人。★社保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开展养老保险、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工作,参保率均达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一门式”受理和“城乡一体化”服务救助。★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资1.23亿元完成72家破产企业老旧楼院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区141个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受益群众达2万余户。★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12个村6522套新村住房全面竣工,近1.9万村民喜迁新居。完成“九村人畜饮水”、村道硬化、泄洪渠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6522户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任务。

   民生大单三

   东区城区面貌实现大变样

  城区空间优化东延,内涵和品质不断提升,城区载体功能大幅增强。★城区建设规模空前:五年来,基本完成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机场高速沿线景观整治工程、京藏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房屋征收560余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东府佳苑、东府嘉和安置小区,完成保障性安居房27533套、168万平方米。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32.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7576.95万元,全面贯通丹霞路、索麻巷、北关街等7条城市次干道。实施主要街道花街布展、街景改造、文化墙建设工程,建成一批街头景观。新增城市公共卫生间33座、垃圾中转站14座、环卫职工休息室25处。★城区管理成效显著:投资4500万元建成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深入开展国家文明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累计投资3873.80万元,完成机场高速、宁互高速、兰新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湟水河、沙塘川河两岸环境综合治理。完成主要大街82栋单体楼亮化。推行“街长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开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综合整治。

   民生大单四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守生态红线,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按照“五个百分百”要求,检查整治建筑、拆迁工地312家,完成1011家餐饮单位煤(油)烟治理,改造燃煤锅炉577.5蒸吨,淘汰黄标车2万余辆,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70%以上。★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健全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河水污染防治,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十二五”期间累计关停取缔违法排污企业21家。★生态绿地建设全面落实:实施南北两山、高铁高速道路沿线、湟水河沿岸绿地景观改造提升等林业生态工程。推进城区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2.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56平方米。

   民生大单五

   地区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地区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效能不断提升,三产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47.94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88.46亿元,年均增长13.03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中国(西宁)国际清真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实施:已全面完成土地指标审批、控制性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征地拆迁、融资贷款、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驻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启动。★商业网点布局更趋合理:城市综合体开发持续加快,建国路商贸集聚区快速发展。发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联动优势,专业市场辐射集聚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面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为42家企业争取专项资金6500万元,发放小微宾馆扶持资金1106.30万元,新增小微企业279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带动就业28990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三江雪旅游景区建成开放,火车站广场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启用。五年来,共接待旅游人数794.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10亿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13%和21%。

   民生大单六

   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紧紧围绕改革目标要求,向改革要资源、要空间、要动力,认真分析形势、精细谋划项目,全面推进65项改革任务。★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清理规范性文件69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8项,调整保留服务事项96项。积极开展商事制度改革,颁发全省首张“三证合一”执照。创新“三基”建设工作管理模式,安排专项经费3859万元,推进36个“三基”项目全面实施。★社区服务体制改革顺利推行:撤销7个街道办事处,成立12个新型社区,创造性搭建“一委两中心多居多社团”组织架构。推进“一柜式”服务,着力解决办事处缺位、社区居委会越位、社区公共服务失位问题,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预算单位综合绩效考核,累计盘活存量资金2.75亿元全部用于民生项目。制定出台《城东区安置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初步方案》,通过市场化方式回购存量安置房,节约国家资金5768万余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2.84万人实现“村改居”。建立全省首家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民生大单七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坚持共建共享,惠民利民,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资3.30亿元,实施了一批校安工程和校园改、扩、新、迁建项目工程,辖区标准化学校达到13所,占区属学校的72.22%。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区(县)。★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走在前列:累计投资1.78亿元,完成22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建设,辖区社区及居委会办公条件达标率超过80%。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称号,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医疗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东关大街、大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康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两镇卫生院扩建等项目。辖区城镇居民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图书馆及韵家口镇、乐家湾镇、各社区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区七连冠。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三星区”向“四星区”迈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