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相荡乃成涟漪 石相击而发灵光——2018西宁市城东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综述

16.11.2018  16:05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市城东区教育局教研室在“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年轻教师成长”的培养理念下,根据《教师成长三年规划》、结合教研室行事历,于10月30日-11月9日举行“为了学生的学而教——2018年城东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本次比赛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在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内进行),都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参加比赛的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依托团队力量研磨课例,精彩纷呈,亮点不断。

  集团办学,同享共研促成长

  为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城东区教育局以教研培训为抓手,搭建同享共研平台。本次比赛,邀请了大通良教中心学校、青山中心学校的老师们与城东区教师同台竞技。赛前,她们与本集团教师一起解读教材、研磨课堂,在比赛中尽展风采。

  网络直播,面向全体齐分享

  此次比赛,语、数、英学科都借助中庆教育云平台,实现网络直播,老师们可以足不出校,就可以观看实时赛况。英语学科,每节课后评委结合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以及现场教学实施过程及时点评,受益的不仅是上课的几位老师,在线听课的老师也引发思考,达到以赛促研,以赛促训的目的。

  评价量表,维度简化指核心

  此次比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比赛群体的特点,语数英学科评价量表的设计将维度简化,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贴合课标进行讲读课文分课时教学,落实“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书写要求;数学要求渗透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英语学科分课时目标向模块整体目标逐层推进。评价量表既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更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导向。

  观课议课,两把尺子齐衡量

  此次比赛设有现场专家评审和场外大众评审。大众评审团由联盟(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和18所区属学校(9所语文、9所数学)骨干教师组成。成员设定在3-5名,观课后参与打分,现场专家的分数占比为70%,大众评审分数占比为30%。每天比赛结束后,大众评审的分数会及时传给教研员进行统计。现场评委的专业视角和大众评审的观课角度完美结合,呈现为最终赛课的评价分数。

  评审报告,百家争鸣亮点多

  大众评审除了参与打分,还要在比赛后以联盟或学校为单位写出评审报告,梳理比赛过程,汲取优点,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评审报告呈现的观点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评审报告都能基于课标,立足课标,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评审角度也是从整体到个人,评价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学。数学评价报告逻辑思维缜密,语言表述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如“动感的第一天、凸显生活味的第二天、充满文化味的第三天”……语文评价报告中体现老师思考的痕迹“我们看到的、我们思考的、我们要做的”……观课后议课,议课后反思,反思后成长,达到了一赛多练的目的。

  依托团队,集体智慧磨优课

  此次赛课要求各参赛学校必须集本校教师的智慧于一体,集体研磨、打造优质课例。研磨课例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极有效方式之一,受益者不仅仅局限于参赛选手本人,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从中选择最优设计,同时激发自己的灵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坊站一体,卷入培训显实效

  此次比赛,英语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将卷入式培训深入推进。来自良教中心学校的于康梅老师参加英语学科比赛,赛前,她与本集团校的杨家庄小学老师们共同研磨课例,在比赛中展示出个人扎实的基本功及团队打磨的痕迹。

  此次比赛让参赛老师在获得成长的同时,更加关注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有老师们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东区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比赛不仅为集团化办学两地的老师们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更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催生了新的生长点。

  “为学生的学而教”,东区教育人用行动践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