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为百姓营造健康生态文明生活空间纪实

09.05.2014  07:44
        居四区AQI(空气优良率)排名第一;连续三年环保创模考核第一;共有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14个,市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25个,区级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7个。
        聚集了西宁市四区最多的农业人口,聚集了城区内最多最美的田园风光,也同样聚集了四城区最多的工业企业,在西宁市东西走向狭长的版图上,作为城区最后一块保留自然风光最多的净土……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紧盯“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和山水生态宜居区”的发展定位,西宁市城北区正以强劲的后起而勃发之势拓展城区空间,努力为辖区老百姓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山水生态城区。
        铁腕治污:还老百姓洁净生活空间
        作为市区内最大的城郊接合部,区内农村面积最大、堆煤场最多,并且,产生污染源的大型工业企业居多。特别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周边发展,全省安置房小区、生物园二期拆迁、九中扩建等省市重点工程的落地,大型建筑工地随之增多,致使辖区内污染治理工作点多、面散、治理难度大。
        “让全体市民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树立更好的信心、更强的责任,还老百姓一个绿水青山。”遵照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对全市大气污染整治的高标准要求,按照西宁市确定的“一年重点攻坚、两年明显见效”的总体目标,城北区在全市率先召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动员会,制定下发了《城北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成立以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北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了整治工作督查组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联合执法队,陆续出台城北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措施责任分工方案》、《联点包片责任制》、《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方案》、《重点区域扬尘防控责任人》等,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到人。
        自2013年8月29日以来,在盐庄金座雅园、刘家沟十字、宁大路设立3个固定检查点,实行24小时渣土倾倒全监督管控;投资240万元硬化城乡接合部出入口;强制关停辖区4家垃圾场;购置道路清扫吸尘车、洒水车,对辖区主要大街进行高密度的洒水降尘和道牙石清洗工作;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完成渣土运输车改造120辆,对无改装上路的渣土车严管重罚;投资545万元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停车场出入口及场地进行硬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关停;日巡查、日通报、周例会,从横向、纵向交叉构筑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无数趟走进辖区建筑工地,排查、宣传、动员、检查、整改,由环保局联合交警、特警、城管等不分昼夜严查道路扬尘污染,换来的是城北区建筑工地的“五个100%”。
        如今,沿西宁市城北区宁张公路、海湖大道、柴达木路一路走去,只要与大气污染整治相关的行业、场所,无不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面貌一新。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城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联合执法队“出重拳、紧盯守”的结果,是“讲人情、重和谐”工作方法的必然体现。
        因地制宜:严宽并举凸显人性化
        2013年12月13日上午,城北区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手捧书有“环境保护忠诚卫士情系民生温暖万家”字样的锦旗,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感谢的话。
        这是饱含300多户家庭感激之情的锦旗。
        原来他们是建设巷47号原破产企业汽车五厂300户家庭的代表,年近七旬的王明智老人一遍一遍地向我们回忆,以往冬天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是如何在天寒地冻的楼下,劈劈柴、生炉子的情形。而这个冬天,他们很温暖、很温暖。因为,北区的“煤改气”,  300多户人家每户平均分摊到了500多元的补贴,很多家只掏了8000多元,就用上了方便清洁的天然气,室温从过去的11、12摄氏度左右,一下子到了现在的20摄氏度。王大爷感慨,送锦旗都是大家伙自发的,大家都说,是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呀!既清洁了能源,又保证了室温,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的实惠。目前,辖区祁连路西社区、建设巷社区、北川河东路社区、汽车五厂家属院共18家破产企业楼院、3000多住户都借助北区的“煤改气”东风享受到了实惠。
        拔掉黑烟囱、整治堆煤场、开展餐饮业油烟治理、整治非法中小企业等,都是彻底改善煤烟尘污染,还“蓝天、碧水、新鲜空气”的必经之路。
        在这条综合治理的路上,城北区一方面严格剔除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对辖区内堆煤场所进行全面摸排登记,联合相关部门强制取缔12家小型堆煤场所。另一方面,积极动员指标外单位进行“煤改气”。下发限期治理通知等方式,对拒绝煤改气的7家6.5蒸吨强制拔除“黑烟囱”,两家使用燃煤锅炉洗涤行被强制关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煤改气”42家115.5蒸吨,超额完成全年燃煤锅炉“煤改气”任务。
        面对中小型企业污染整治的任务,北区对辖区82家中小型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并集中力量对吴仲沟、海子沟、鲍家寨沟、刘家沟的中小型非法企业进行整治,一举解决了困扰北区多年环境污染的“老大难”问题。
        与此同时,将一些不符合政策,准备关停的中小微企业,分别引入位于九家湾占地200亩的微小企业园和生物园区,今年即将建成的占地850亩的中小企业园,将治污和扶持发展区别对待,让中小微企业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大环境下,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成长之路迈进。
        远近结合:山水宜居城区是“第一竞争力
        抓住北区最富特色和生命力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特征,自2011年,提出打造山水宜居城区目标以来,城北区注重长远结合,大做山水文章,大打生态文明建设牌,大力营造生态文明福祉。
        以“晋家湾、乡趣园”为代表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让人们在喧嚣之余,多了一份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眷恋与品味;以北川河综合开发治理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愿景”,让人们对市内未来最美的“绿山护城,碧水穿城,生态秀美,宜业宜居”的城区充满了新期待。
        去年9月,省环保厅、西宁市环保局一行人走进城北区观摩生态村、绿色社区以及绿色学校创建成果,来自省市的观摩者都为市区里有这么一个城区将绿色生态建设坚持不懈地渗透到村庄、社区、学校乃至每一个市民的身边而感动。为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高效可行的生态文明创建新机制,城北区相继出台《区级生态镇(街道)、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办法》,命名表彰了一批生态镇(街道)、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并发放了“以奖促创”工作奖金。
        新年伊始,北区鲜明提出将山水宜居城区视为“第一竞争力”,按照注重细节、质量和品位,延续和发扬北区山水交融的建设理念,坚持以绿惠民。依山就势,重点做好西川小酉山及前坡面、北川东山、平西高速、丹拉西过境沿线景观及沿河、沿路周边绿化建设,力争再增加林带2100亩。坚持以气惠民。牢固树立“三个不为过”思想,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作为环境保护硬指标纳入年度考核,还百姓清洁空气。坚持以水惠民。配合“清水入城”项目,全力推进北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水系、景观建设和沿岸综合开发。坚持以创惠民。进一步联动推进国家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城”同创工作,让百姓拥有更多的生态文明福祉。(韩易桦  晓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