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 举重拳  出实招  显成效

20.05.2015  13:42

今年以来,西宁市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切实加快生态西宁、美丽西宁建设步伐,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通过整治,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旅游环境更加优化,“夏都西宁”品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一、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开展了清理垃圾、清洁水体、清除死角“三清”整治活动,重点对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居民区、广场、车站、建筑(拆迁)工地、河道沟渠、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了综合整治。整治期间,累计出动人员17500余人,开展集中整治30余次,清除卫生死角1620处,清理垃圾2100余吨,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

  二、市容秩序治理行动。开展了户外广告、门头牌匾、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公共设施、乱张贴乱涂写、“门前三包”责任制等专项整治。清理拆除各类户外宣传广告92处,动员沿街门店擦洗门头1600余处,改造破旧门头43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760余起,店外摆放450余起;查处违法停车4330辆;清理乱张贴7200余处、乱涂写3600余处;清洗、维修道路隔离栏58980余米、人行道护栏41600余米、果皮箱1200个、路灯灯罩11450盏,保证了公共设施的完好和整洁。进一步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探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公示制度,深化“门前三包”星级评选活动,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三、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开展苗木补植补栽工作,共栽植乔木、花灌木24.4万株、地被143.7万墩、草花119.7万墩、宿根花卉10万余墩,维修、新增绿地护栏10200米。市级公园环境整治按照“一园一品、一园一景”要求,开展了绿地景观提升改造、花卉造景、草坪秃斑整治等工作。推进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完成整地2.5万亩、造林任务1.1万亩,栽植苗木124.5万株;宁湖景观改造工程栽植苗木78684株,整理坡地20亩,新农村绿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

  四、市政设施整治行动。突出市政设施建设,加强灯饰亮化工作,抓好景观设置,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全市维修人行道、车行道9200平方米;清理人行道边沟750米、检查井130座;更换窨井盖、雨水篦子88套;维修更换路缘石24350米、护栏1470米,安装车阻168个;疏通排水管道1000余米,清理桥梁伸缩缝5400余米;维修更换路灯2740盏。对景观亮化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维修和更换楼体、河道、山体损坏的亮化设施18处。

  五、建筑立面整修行动。对涉及的5条主要出口道路和20条主干路、12个节点、16个重点片区、278个楼院、531栋楼体编制了项目册。正在开展主要干道、重要节点、重点片区建筑立面整修楼体的前期立面设计工作,目前已完成50%的工作量。清洗、粉饰祁连路、柴达木路建筑立面8200平方米,设置抑尘网5200平方米。

  六、环境污染治理行动。加强了扬尘污染管控,依法严厉查处控尘措施未落实、货运车辆未冲洗、夜间施工扰民等行为,加大了道路保洁和洒水力度,有效控制道路扬尘。加强燃煤污染管控,大通县煤炭交易市场正在加紧建设,湟中县、湟源县煤炭交易市场已建成运行,各区县49个煤炭二级经营网点全部达到要求。完成48家重点工业企业的摸排检查工作,限期整改19家,限期治理5家,行政处罚19家、处罚金54万元;出台了《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成了黄标车抓拍系统,对市区27个主要路口实施抓拍和处罚。  

七、村庄环境治理行动。积极开展国省干线公路建筑控制区14段749公里、地养国省道6段60公里和农村公路23段435.884公里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点整治了通往景区沿线公路边沟清理维修、处治路基翻浆、路面坑槽、车辙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维护路容路貌、保洁路面、清理白色垃圾、维修改造危桥工作。全力开展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临街单位、商铺、餐饮等门前三包责任制。

八、景区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对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客运企业等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合同执行等方面的检查。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的旅行社15家,并通过多种方式,提示游客注意防范旅游陷阱,依法维权。对老爷山、可可西里、红叶谷、土楼观、塔尔寺、丹噶尔古城、赞普林卡、日月山等10余个景区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落实24小时电话投诉制度,畅通了游客投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