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市政府百计保证市场供应——鲜菜远道而来

27.05.2014  11:06

      丰富的菜篮子,丰盛的餐桌,就是百姓的头等大事,西宁市委市政府一直将百姓关注的“菜篮子”当成头等大事。西宁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1346”活动为载体,聚焦群众关切的物价问题,根据群众诉求,牢牢关注“保障市场供应,加快飞地经济建设”,与四川德阳、彭州建立长期产销关系,四川蔬菜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各大市场。西宁市民的餐桌上多了远道而来的各类鲜菜,政府千方百计保证市场供应、稳控物价的决心看得见。

  保证西宁蔬菜供应,最大限度地留足“后方菜园子”,让西宁这座高原城市随时能保持鲜菜供给,近年来,西宁与四川德阳、彭州搭建起了一座蔬菜运送桥梁,千里之外的莴笋、西兰花、冬瓜、蒜薹等这些外地菜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已经有了专营售卖区,每天从四川赶来的蔬菜大车不断地将鲜菜运送到西宁市场,西宁市民的餐桌一下子丰富了许多。

  四川成西宁的菜园子

  由于西宁市蔬菜自给率低,蔬菜供给和价格受产地成本、气候变化、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大,蔬菜价格成了百姓心中隐隐的痛,如何让百姓真正吃上便宜菜、放心菜?近年来,我市从保障市场供应、加大外地菜调运力度、减少流通环节入手,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利用四川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建立合作关系,西宁与四川之间架起了一道蔬菜桥梁,西宁市民有了德阳和彭州两个菜园子。

  ◆精心打造飞地经济:近年来,我市与德阳建立长期农产品流通关系,以政府搭台,商户唱戏的方式进行深度对接,确定采购一定品种、数量的蔬菜、果品等,与德阳的生产大户、专业大户建立合作关系。

  ◆德阳蔬菜直供西宁:目前,我市蔬菜运销大户与德阳各县市区30家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植大户共签订蔬菜协议金额达6亿元。去年8月以来,两地已共建专供蔬菜基地5万亩,其中设施核心蔬菜基地0.5万亩,组织调运20余个品种近10万吨蔬菜供应西宁及省内各地市场。

  ◆每天飞来300吨彭州菜:从去年12月15日起,我市与彭州市政府签订蔬菜长期供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日从彭州调运蔬菜300吨,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设立彭州蔬菜销售专区进行投放,以丰富群众餐桌。

  减少流通菜价回落了

  保证市场供应,除了打造飞地经济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让本地菜产量增高,就要在温棚设施上做文章,从西宁市区周边的大堡子、陶北村,再到大通、湟中、湟源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油麦菜、菠菜、韭菜、小油菜等时令蔬菜一应俱全。

  ◆开展飞地蔬菜合作

  从2009年起,四川德阳与西宁达成50000亩蔬菜产销合作项目,开展乐都辣椒、西宁莴苣等适合西宁市场的品种试验示范。为了拓展飞地蔬菜产销协作的区域和范围,我省海东以及四川攀枝花的蔬菜购销协议,逐步提高西宁蔬菜均衡供给水平。

  ◆增加设施农业建设

  按照“一线四川”和“一带三区”的发展格局,年内新建和实施旧棚改造2500栋。根据农事季节和改造实际,旧温室提升改造在每年的下半年实施,目前正在进行调查摸底工作。

  ◆农超对接稳物价

  在华联、惠客家、大十字百货等重点超市,每一个超市的平价菜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新鲜蔬菜,市民买菜更加实惠更加便捷。去年以来,市商务局在全市10家重点超市20个连锁门店基础上再增加10个门店,每日供应不少于15个品种的平价蔬菜,价格下浮10%以上,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时令蔬菜天天能吃到

  【百姓感受】在王府井、华联、大百、惠客家等超市最醒目的平价菜柜台上,十几种外地新鲜蔬菜整齐地摆放在那里,蔬菜上方清晰地打出明码标价。细心的市民们觉察到,自从有了从四川远道而来的蔬菜,农贸市场、超市里蔬菜品种不断增多,很多季节性很强的时令鲜菜随时都能买到,加上减少了中间环节,蔬菜比以前也便宜了不少。

  让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以前要到外地才能吃上的香椿等新鲜时令蔬菜,在这几年,西宁与外地的差距越来越小,时令蔬菜几乎天天能吃得到,价格也比往年有所降低,实惠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