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干部选拔接地气 “会考不会干”没用

14.10.2014  11:35

  逢进必考,是最常规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这种应试型选拔方式也暴露出诸如“会考不会干”等种种弊端,反而不利于选拔到优秀、合适的人才。10月13日,记者从西宁市委办公厅了解到,西宁市已改变选拔人才的方法,注重在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改革、重大活动和基层一线工作中发现、考察、识别、任用干部,今后的干部选拔将更接地气。

  西宁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树立面向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健全干部队伍管理责任机制等方面提出16条具体措施。突出党委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程序,把民主推荐、谈话推荐和全委会推荐相结合,针对一些重要岗位人选,采用在市委委员中无记名征求意见和推荐提名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干部推荐工作民主化。截至今年9月底,共对22名正县级领导干部和1名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选任工作进行票决。城中区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首次尝试增加工作经历、经验能力、工作实绩等考评要素,打破应试型选拔,创新提出“小权重多环节”和“全程竞争”的选拔模式,切实解决公选工作中“会考不会干”的问题。

  同时,注重在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改革、重大活动和基层一线工作中发现、考察、识别、任用干部。在92名选派参与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的干部中,先后提拔任用15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等重点工作中,先后提拔任用18名表现突出的干部。此外,还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在县级岗位空缺时,做到“三个优先”,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基层和工作一线的干部。2011年换届以来,全市共提任县级领导干部133名(正县级38名、副县级95名),其中,从基层提任61名,占45.9%;从市直部门工作一线提任49名,占36.8%;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和推荐县级后备干部时,优先考虑具有基层和工作一线经历的优秀干部,共调整县级后备干部681人,其中具有基层和工作一线经历的达90%以上。(吴亚春)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