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中:文明花开香满园

09.03.2017  13:37

   高原文明风

  阡陌纵横的大地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村容整洁的乡村与怡然自得的村民和谐共生……如今,铺开湟中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画卷,一道道文明风景跃入眼帘,一阵阵文明春风扑面而来,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

  西宁市湟中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综合素质,推进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犹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散播出和谐幸福的文明芬芳。

   春风化雨

  树立正风正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模范人物宣讲团、“微湟中”政务新媒体等,湟中县对“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全面系统讲解,引领崇德向善风尚,为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科学和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在县城主干道、西塔高速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中国梦”、“四个扎扎实实”、“谱写建设幸福西宁湟中篇章”等内容的户外大型广告,各乡镇(街道)通过绘制文化墙等形式,推动24字的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入耳、入心、入脑,凝聚起了建设和发展湟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湟中县大力拓展家庭领域工作,开展“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征集及廉洁家庭等创建活动,通过评选“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最美家庭”、好儿媳、好婆婆等活动,积极挖掘身边模范典型、讲述感人事迹,不断提升湟中文明程度,湟中县模范的不断涌现,正日益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湟中名片”。

  大才回族乡前沟村村民马宝祥、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尤良山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拦隆口镇教师汪昌祥获全国启功教师奖……这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充满人性美的善行感染着周围的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汪昌祥,扎根位于山村的泥麻隆小学40年,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浇灌着大山里的孩子们,为他们开启心智、丰富知识,他所任教的班级连续20年在全乡镇教学质量评比中位居一二,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这个只有四百来户村民的小山村先后走出去70名大学生。

  退休后,汪昌祥依然退而不休,每天提着公文包,乘着公交车,深入边远山区,走访调查,收集贫困生等资助对象资料。跑单位,跑企业……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一笔笔资助的完成,把阳光般的温暖送到了贫困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在人生路上走得踏实、从容,充满前行的勇气。

  每一个道德模范,都是引领群众共建和谐的一面旗帜,发生在身边的各类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在群众中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精神洗礼。

   文明创建

  培育文明新风尚

  国家级文明单位、国家级文明村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各种荣誉加身,湟中县通过积极实施文明创建提升工程,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个正面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种召唤。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水平中,湟中县积极选树表彰基层典型,最美乡村、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优秀村(社区)干部和团结协作村干部的评选,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工作激情。

  59岁的拦隆口镇班中营村党支部书记刘荣,除了带领村民脱贫增收,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在十年间增长10倍,还致力打造了文明建设的新版本,修建了党员活动室,配置了党员教育电教设备,建成了村图书室,购置了3万多册图书,解决了党员活动无地点、农民培训无场所、阅读学习无书籍的问题。

  刘荣率先垂范,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以他为榜样,注重于道德声誉,注重于安居乐业、文明追求,全村20年未发生过刑事案件,未发生过上访事件,是全县廉洁文化进农村示范村。

  驱车从西宁市驶往湟中县城,道路沿线干净整洁。这得益于湟中全面提升县域内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景区景点及县域内主次干道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水平。通过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形成,营造了卫生整洁的城乡环境。

  湟中还通过棚户区改造、“美丽城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城乡道路、环卫、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创建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健全以城带乡、城乡共创的长效机制,全面发展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公共事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立德树人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加强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铺就民族未来。湟中县坚持把未成年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对象,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举办优秀童谣传唱、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培养了广大未成年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情感。

  长期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洒扫应对”主题实践活动、以践行核心价值观“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初高中生辩论赛、演讲赛、“我的中国梦”等月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和结合点,开展以道德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等为内容,涵盖音乐、舞蹈、科普、手工、书法等门类的学校社团,受益学生达到2万余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创星”

  推进乡风村貌转变

  2月20日,土门关乡后沟村村民史工骏正倾心侍奉家里的老人,46岁的他上有父母,下有儿孙,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在村里传为一段佳话。

  作为一名党员,他除了孝顺老人,还带头打扫村里卫生,带领村民外出务工,在村里很得人心,大家都向他学习,朝着和谐、健康、文明的方向迈进。

  2016年,史工骏家庭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大门上“五星级文明户”的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做的都是小事,能起到示范作用,我也很高兴!”史工骏说。

  一年来,湟中县共评出“五星级文明户”示范户6092户。湟中县坚持以“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打造生态、活力、和谐的新湟中提供精神动力。

  坚持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内容细化到“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中,不断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涵、完善创建标准。将团结风尚星细化为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将卫生整洁星细化为积极参与“清洁西宁秀美湟中”建设行动,爱护公共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健康文明生活等,让农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创星”是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评比过程的可操作性。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相关主题的书画、绘画展、门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你随时到村里走走,都会发现我们村非常干净,大家的精神面貌也很好,这些都得益于‘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后沟村党支部书记祁永彦说。(潘玲)

   心声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在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加强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风尚,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以各类创建实践活动为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应当是目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西宁市湟中县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通过评选“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最美家庭”、好儿媳、好婆婆等活动,积极挖掘身边模范典型,树立精神文明榜样。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始终,从个体到群体形成全社会崇尚精神文明典型的风尚。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如此。无论是汪昌祥、刘荣,还是史工骏,他们都是最普通的群众,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农村的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乡风更加和谐。

  湟中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一直以来是湟中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湟中县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农村实际、农民需求相结合,针对成年人,改陋习、倡新风,针对未成年人,大力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让整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美丽乡村建设、农民脱贫增收、农村跨越发展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而在县城主干道、西塔高速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中国梦”、“四个扎扎实实”、“谱写建设幸福西宁湟中篇章”等内容的户外大型广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入耳、入心、入脑,通过“美丽城镇”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软硬件水平,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村和城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以城带乡、城乡共创,从不同方面,按照不同方法,结合各自实际,突出各自特色,使得湟中县整个社会的风气风貌都有了大转变。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城市的发展内涵都得以提升。(潘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