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缓堵保畅百日行动递交阶段性成绩单

09.04.2015  14:05
核心提示:   出行难、行车难、停车难一直是西宁市民关注的交通问题,为了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满足市民通行需求,今年初,西宁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开展缓堵保畅“百日行动”。一段时间过去了,联手

   出行难、行车难、停车难一直是西宁市民关注的交通问题,为了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满足市民通行需求,今年初,西宁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开展缓堵保畅“百日行动”。一段时间过去了,联手治堵的几个部门纷纷递交了阶段性成绩单。

  建委:多条道路建设缓堵保畅

  ●主城高速环线建设:峡口路、西城大街、通海路北高速连接线、朝阳立交匝道改造;西塔高速公路改线、昆仑大道(湟水路至扎麻隆)、五四西路西段(府汉路—四号路)、昆仑桥加宽改造项目、长江路桥(报社桥)改造项目建设。

  ●9条主城区主、次干路项目建设:西城大街、五号路、湟水路高架桥、门源路、建国路南延段、青海大学东路、青海大学北路、十四号路、毛胜寺路。

  交警:治堵治违成效显著

  ●查违章:违停车辆一律采取记3分罚款200元的记分处罚处理。

  2月11日至今,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3483起,查获涉嫌饮酒驾驶83起、醉酒驾驶49起、无证驾驶332起、超速行驶9316起、货车超载824起、超员驾驶109起,不按规定停车23993起,在处理当中行政拘留150人。

  ●优化交通、完善设施:三类车辆实行东西方向一律由峡口收费站驶入,南北方向一律实行由西塔高速和宁大高速公路驶入。

  先后改造昆仑桥下桥口、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门口、青海红十字医院门口护栏,提高道路通畅率。调整昆仑桥桥口省广电公司北侧隔离护栏的设置方式,将车辆从辅道上行改为从桥上下行,均衡桥下辅道与桥上的机动车流量。把青海红十字医院处的道路中心隔离护栏采取向西侧偏移的办法,提高了该路段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结合已设置13条单行道的经验,经实地调研,又选取11条符合设置条件的支路巷道实行单向通行,打通市区道路“微循环”,突破道路通行瓶颈,实现主干道功能充分发挥,车辆导流更加顺畅的目标。

  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黄河路、东关大街、夏都大街7条道路的道牙石禁停标线已施划完毕,并纳入管理。

  在支路巷道、学校、医院等重点地段,增设校区警告标志15块,减速让行标志10块,禁停标志25块。

  五岔路口百米范围的分道线、导向箭头,彩色斑马线施划完毕。

  修补祁连路与五一路十字、昆仑路与南小街十字、夏都大道与乐都路十字、西宁大厦路口等24处信号灯。

  优化昆仑路与德令哈路十字、昆仑路与海湖路等5处信号灯。

  更换昆仑路与南小街十字路口、昆仑路与南大街十字路口、五中十字路口等33处机动车信号灯。

  更换东关大街与乐都路丁字路口、清真大寺门口等7处人行信号灯。

  ●智能化交通建设:

  2月11日至今,共纠正违反信号灯通行353起,逆行5628起,不按导向行驶2161起,驾驶人不系安全带938起。陆续对核心区63个路口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加快信号灯远程控制系统建设,对城区主要路口和易堵路口进行全方位覆盖,实时掌握交通动态,力争建立实施扁平化指挥体系。

  交通:启动智能交通项目建设

  ●公交:完成优化公交线网方案、建设公交专用通道、更新300辆公交车。

  ●交通秩序:保持打击黑车高压态势,自缓堵保畅行动开展以来,查处非法经营客运车辆37台次。

  开展出租车百日运营行动,查扣车容车貌不达标63件次,运政110受理不规范服务27起。

  ●停车场:主城区停车场整治内容已编制完成形成初稿;全市道路公共停车点位布置图已完成初稿。

  ●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计划投资1.01亿元,启动西宁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西宁市交通信息中心建设、西宁市道路运输监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西宁市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出租车信息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截至目前,西宁市交通信息中心项目选址已确定,总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市发改委批复,进入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阶段,计划于5月底开工建设。

  规划: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

  ●成立“西宁市城乡规划局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指挥部综合办公室”。

  ●每周汇报“百日行动”方案项目进展。

  ●已审核办理城西换乘中心、城北换乘中心、团结桥换乘中心、青海大学公交停车场、康南公交停车场、互助路公交停车场、城西区卫生巷、青海剧场西侧规划路、城中区二招路、解放巷等6条道路及6处公交场及枢纽站场选址。

  ●已编制完成沿北山美丽园、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等区域城市步行车道、自行车道及绿道施工图设计工作,并已逐步提交施工图给四区政府、市林业局等建设单位。